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学无学颂一十五首·其十五》
《学无学颂一十五首·其十五》全文
宋 / 释印肃   形式: 偈颂  押[元]韵

十方世界口相吞,不断圆音普门

唯有普庵知说处,一个穷人不著裈。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断(bù duàn)的意思:不间断地、持续不断地

普门(pǔ mén)的意思:普遍的门道,广泛的知识。

穷人(qióng rén)的意思:指生活贫困的人。

世界(shì jiè)的意思:指在世界上无人能敌。

十方(shí fāng)的意思: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十个方向,表示广泛、无所不在。

一个(yí gè)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即一个人的言论和行为。

圆音(yuán yīn)的意思:指音调圆润悦耳,音质纯正。

十方世界(shí fāng shì jiè)的意思:指世界广阔无边,无所不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印肃所作的《学无学颂》第十五首,以佛教普门咒的意象为背景,寓言深刻。首句“十方世界口相吞”,形象地描绘了普门咒的广大包容,如同宇宙间无数声音汇聚,无所不包。次句“不断圆音说普门”,强调普门咒的连续不断和圆满无缺,象征着佛法的永恒流传。

第三句“唯有普庵知说处”,将普庵和尚作为能真正理解和传达这一佛法的人,暗示他具有独特的领悟和传授能力。最后一句“一个穷人不著裈”,则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不穿裤子的穷人,来比喻普庵和尚的朴素生活态度和深入民间的精神,进一步揭示出佛法的真谛并非华丽外在,而是内心的清净与解脱。

整首诗语言简洁,寓言生动,体现了释印肃对普门咒的深刻理解和禅宗般的生活哲学,富有禅意和教诲意义。

作者介绍
释印肃

释印肃
朝代:宋   号:普庵   籍贯:袁州宜春(今属江西)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猜你喜欢

荆州乐三首·其三

朝发江津路,暮宿灵溪道。

平衢广且直,长杨郁袅袅。

(0)

襄阳乐·其三

江陵三千三,西塞陌中央。

但问相随否,何计道里长。

(0)

读曲歌八十九首·其四十四

念日行不遇,道逢播掿郎。

查灭衣服坏,白肉亦黯疮。

(0)

游子移

三河游荡子,丽颜迈荆宝。

携持玉柱筝,怀挟忘忧草。

绸缪甘泉中,驰逐邯郸道。

春服候时制,秋纨迎凉造。

珍魄晖素腕,玉迹满襟抱。

常叹乐日晏,恒悲欢不早。

挥吹传旧美,趋谣尽新好。

仲尼为辍餐,秦王足倾倒。

(0)

秋胡行·其七

高节难久淹,劫来空复辞。

迟迟前途尽,依依造门基。

上堂拜嘉庆,入室问何之。

日暮行采归,物色桑榆时。

美人望昏至,惭叹前相持。

(0)

离合诗

霏云起兮泛滥。雨霭昏而不消。意气悄以无乐。

音尘寂而莫交。守边境以临敌。寸心厉于戎昭。

阁盈图记。门满宾僚。仲秋始戒。中园初凋。

池育秋莲。水灭寒漂。旨归涂以易感。

日月逝而难要。分中心而谁寄。人怀念而必谣。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