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永济驿楼》
《登永济驿楼》全文
宋 / 韩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远烟芳草斜阳萧索邮亭一望长。

尽日倚栏还独下,绿杨风软杏花香。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芳草(fāng cǎo)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尽日(jìn rì)的意思:整天,一整天

萧索(xiāo suǒ)的意思:形容寂寞冷落、凄凉无人的景象。

斜阳(xié yáng)的意思:指太阳偏斜于地平线上方的时候,也比喻事物接近末日、衰败或人事已非的状态。

杨风(yáng fēng)的意思:指风势很大的样子,也形容人的气势雄浑。

倚栏(yǐ lán)的意思:倚靠在栏杆上,形容闲适自在的样子。

一望(yī wàng)的意思:远远望去,一眼可以看到的景象。

邮亭(yóu tíng)的意思:邮亭是指古代供人寄送信件的小亭子,现在常用来形容传递消息、传递信息的场所。

远烟(yuǎn yān)的意思:远处的烟雾,比喻事物的起源或根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典型的古代驿站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意境和丰富的画面感。首句“远烟芳草媚斜阳”以“媚”字生动地展现了夕阳余晖中,远处烟雾与青草交织出的柔和美丽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次句“萧索邮亭一望长”,通过“萧索”二字,形象地描绘了邮亭在广阔的视野中显得孤独而寂寥,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孤独感和时间的流逝感。

后两句“尽日倚栏还独下,绿杨风软杏花香”,则将情感聚焦于一个具体的动作——倚栏凝望。诗人独自一人,长时间地站在栏杆旁,眺望着远方,内心的情感随着绿杨轻柔的微风和杏花的香气一同飘散。这里的“绿杨风软”和“杏花香”不仅为画面增添了生机与美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巧妙刻画,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
韩琦

韩琦
朝代:宋   字:稚圭   籍贯:相州安阳(今属河南)   生辰:1008—1075年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恒德堂为邹母廖氏赋

小年曾读共姜自誓篇,使我敬之神凛然。

只今廖氏有恒德,姓名千载同流传。

廖氏本是良家子,二十嫠居忍同死。

翁姑白发子方孩,自采蘋蘩供祭祀。

白日皎皎天苍苍,此心百鍊坚如纲。

当年自誓靡他适,堂前终养仍二子。

伯瑜仲玮俱有孝行终丧,容颜渐老子成立,更筑高堂面青壁。

岁寒何物耐风霜,翠柏崔嵬二千尺。

(0)

寄李伯韶兼呈梁徵君

乾坤蓄清气,日月垂休光。

圣明既有道,文运亦以昌。

群才生斯时,李君乃其良。

雄文焕星斗,令德犹圭璋。

我思见其人,道路阻且长。

翩翩双黄鹄,举翮各飞翔。

为吾谢梁公,梦寐心不忘。

(0)

青山有高人

青山有高人,澹泊无所求。

虽能抱材艺,不肯干王侯。

龙剑藏宝匣,霞衣住丹丘。

浩然足清兴,何必三神游。

(0)

沧洲灌夫诗为周子谅赋

往年曾踏沧洲路,沧洲仙人留我住。

紫霞裁剪成春衣,到今挂在珊瑚树。

十载人间走尘雾,惟爱周郎读书处。

云气寒深连竹松,江波晴涨摇窗户。

清晓中庭遗鹤羽,太乙青藜夜相语。

晚菘春韭东西畦,鸟啼桑阴日当午。

浦云分送疏疏雨,抱瓮归来不知苦。

嗟我已负沧洲期,羡君独得沧洲趣。

江山今古武陵源,姓名伯仲苏公圃。

畦外有田多种黍,长使糟床压香醑。

招隐先须招我来,到门不用分宾主。

(0)

秋塘曲

高荷拥翠秋满塘,花开不见闻花香。

老鱼吹波紫萍碎,花下飞起双鸳鸯。

鸳鸯相逐低回翔,藕丝易断愁心长。

玉筝不弹辘轳悄,一簪华发凝秋霜。

(0)

斋居苦热以大盆盛水置前坐卧对之心目清朗是亦用水之义也

炎埃不可扫,何以清我怀。

铜盆汲寒井,捧盆置西斋。

咄嗟一室内,滉漾江湖开。

风漪浮席动,云影入窗来。

一清挹众绿,凉意浮庭阶。

虽无瓜李设,即此权相陪。

来客尽君子,淡交性所谐。

嗟彼附炎者,长路迷黄埃。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