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不到(bú dào)的意思:不足,不到达
出空(chū kōng)的意思:表示没有结果、没有收获或没有成就。
得法(dé fǎ)的意思:得法指的是做事情符合规律、合乎道理,能够取得理想的结果。
独悟(dú wù)的意思:指独自领悟某个道理或真理。
寒泉(hán quán)的意思:指冷清、寂寞无人的景象或境况。
解人(jiě rén)的意思:指对人的了解、分析和判断。
举似(jǔ sì)的意思:指事物相似或类似,可以拿来作为比喻或参照。
空谷(kōng gǔ)的意思:空谷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环境或场景的寂静、空旷和安静。
泠泠(líng líng)的意思:形容风声、水声等清脆悦耳。
俗子(sú zǐ)的意思:指平凡庸俗、缺乏修养的人。
索解(suǒ jiě)的意思:寻求解决办法或答案。
陶公(táo gō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像陶瓷器一样光洁无瑕,无可挑剔。
外意(wài yì)的意思:外表看起来不同,内在却有相同的意思。
言动(yán dòng)的意思:言语和行动
阳春(yáng chūn)的意思:指朴素、朴实无华,没有修饰的样子。
张颠(zhāng diān)的意思:形容人的行为举止不正常,神经过敏,做事乖张,不合常理。
索解人(suǒ jiě rén)的意思:指解答问题、解释疑惑的人。
- 翻译
- 陶公常能领悟超越常规的意境,张颠独自体悟书中的神韵。
只有在心灵深处才能达到至妙,任何言语和行动都难以完全真实表达。
清冷的泉水从山谷中潺潺流出,幽静的鸟儿在春天的阳光下婉转鸣叫。
真正理解的人难以寻觅,一旦向普通人展示,反而会招致误解和责怪。
- 注释
- 陶公:指晋代名士陶渊明。
法外意:超脱常规的意境或领悟。
张颠:唐代书法家张旭。
书中神:书法艺术中的神韵。
口耳不到:不依赖于口传耳授。
妙:极妙,高深的境界。
言动可拟:言语和行动可以模仿。
非真:并非真正的精髓。
寒泉:清凉的泉水。
泠泠:流水声。
空谷:寂静的山谷。
幽鸟:隐秘的鸟儿。
亹亹:连续不断。
政:偏偏,正好。
解人:理解的人。
不可得:难以找到。
俗子:普通人。
翻成嗔:反而变得生气。
- 鉴赏
这首宋诗《偶题》是徐瑞所作,通过对陶渊明和张旭两位古代文人艺术风格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艺术境界的追求。首句“陶公恒得法外意”赞扬了陶渊明在艺术创作中常能突破常规,传达出独特的意境;“张颠独悟书中神”则赞美了书法家张旭在书法艺术中的独特领悟,暗示其作品富有神韵。
接下来两句“口耳不到方是妙,言动可拟皆非真”,强调真正的艺术妙处在于无法用言语或模仿来完全表达,只有亲身感受才能体会其精髓。诗人通过“寒泉泠泠出空谷”和“幽鸟亹亹鸣阳春”的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出这种超然的艺术氛围。
最后两句“政索解人不可得,举似俗子翻成嗔”,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能理解并欣赏这种高雅艺术的人的渴望,同时也揭示了在世俗人群中,这种艺术往往不被理解和接纳,反而会引起误解和责怪。
整首诗以艺术评论的形式,寓含了诗人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体现了宋诗的哲理性和深沉之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别山上人还卞山
卞山四面皆深山,羡公身住烟云间。
山人住山山亦好,出山何事来尘寰。
海滨参差山绕屋,不及苕中山屈曲。
白莲寺古白莲开,乞食山僧回未回。
山猿啼风虎倚树,秋色满天归去来。
别山别我何山去,仍到烟云幽绝处。
千偈澜翻一字无,明夜月明谁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