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和 胡 公 疏 送 屿 师 移 居 宝 光 寺 宋 /梅 尧 臣 宋 日 天 王 寺 ,梁 时 太 子 园 。地 犹 随 世 变 ,物 岂 与 人 存 。欲 问 移 居 意 ,还 应 避 俗 喧 。相 期 唯 有 月 ,夜 夜 在 高 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避俗(bì sú)的意思:避免陷入俗套和平庸,追求独特和与众不同。
高原(gāo yuán)的意思:指海拔相对较高的广阔平坦地带。
日天(rì tiān)的意思:指非常厉害、极其强大或极为恶劣的程度。
世变(shì biàn)的意思:指世界的变化,形容时代变迁、社会风气的变化。
俗喧(sú xuān)的意思:指平常人们的嘈杂喧哗声,也用来形容庸俗的言行。
太子(tài zǐ)的意思:指皇帝的儿子,也泛指贵族的子弟。
天王(tiān wáng)的意思:指统治一方或一方之主,也用来形容某个领域中最强大、最有影响力的人。
相期(xiāng qī)的意思:约定某个时间、地点见面。
夜夜(yè yè)的意思:夜晚连续的每一个晚上。
移居(yí jū)的意思:迁移到新的居住地
与人(yú rén)的意思:与他人相处、交往。
- 注释
- 宋日:宋代。
天王寺:古寺名。
梁时:梁朝时期。
太子园:昔日皇家园林。
地犹:地方仍然。
随世变:随着世间变化。
物岂:事物怎能。
与人存:与人长久存在。
移居意:搬迁的意愿。
避俗喧:躲避世俗的喧嚣。
相期:期待。
唯有月:只有月亮。
高原:高地,此处指开阔的地方。
- 翻译
- 宋代的天王寺,原是梁朝太子的园林。
历经时光变迁,万物怎能与人同在。
想要询问搬迁的意图,或许是为了避开世俗的喧嚣。
期待的只有那轮明月,每晚照耀在高原之上。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和胡公疏送屿师移居宝光寺》。诗中,诗人以天王寺和梁时的太子园为背景,表达了对屿师移居宝光寺的感慨。他指出,即使寺庙之地历经时代变迁,万物也难以永恒不变,暗示着人事的无常。诗人询问屿师移居的真正意图,是否是为了避开尘世的喧嚣。最后,诗人与屿师相约,唯有明月每夜照耀在高原,成为他们心灵相交的不变之物。
整首诗寓含哲理,通过自然景象和人事变迁,展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宋诗的淡泊与深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少司冠少陵王公十三韵
峡过西陵秀自钟,明公遇主更寅恭。
华阴经学尊杨震,江左时名借顾雍。
铨部昔年收白屋,银台封事入金墉。
陪京曾统舟师役,截海全清戍垒烽。
网纪百僚欢圣日,班行八座蹑仙踪。
独持邦法秋为省,常待家租岁有供。
置驿宾朋频请谢,楗扉文史每从容。
望中霞色三千丈,赋里烟花几万重。
缑氏玉笙吹似凤,关门紫气识犹龙。
篸山不隔玄君宅,衡岳长连石廪峰。
早曙此时餐沆瀣,清尊何处傍芙蓉。
授书客去将辞汉,圯上还能访赤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