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有声,遹骏有声。遹求厥宁,遹观厥成。文王烝哉!
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
辟雍(pì yōng)的意思:指才德兼备、品行高尚的人。
不服(bù fú)的意思:表示不服从、不接受某种规定、决定或命令,持有不同意见或态度。
丰水(fēng shuǐ)的意思:指水源充足,丰富的水资源。
镐京(hào jīng)的意思:指天子巡视南方时,百官齐集京城,以示对各地的关心和统治的稳定。
皇王(huáng wáng)的意思:指帝王或君主的地位和权力。
考卜(kǎo bǔ)的意思:通过卜筮来进行预测或推测。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受命(shòu mìng)的意思:接受命令或任务。
四方(sì fāng)的意思:四个方向,指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孙谋(sūn móu)的意思: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设下的计策或手段。
王维(wáng wéi)的意思:指人的才能、品德、地位等超出常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王后(wáng hòu)的意思:指君主的妻子,也用来形容妇女地位高贵、优雅、美丽。
王公(wáng gōng)的意思:指君主、贵族、高官显贵。
维翰(wéi hàn)的意思:指维护和保护诗文、文化的人。
武功(wǔ gōng)的意思:指武术技艺或武士的功夫水平。
燕翼(yàn yì)的意思:形容两个人或物相互配合,紧密合作,如同燕子的翅膀一样紧密结合。
翼子(yì zǐ)的意思:翅膀
诒厥(yí jué)的意思:指失去了理智,行为荒唐可笑。
有声(yǒu shēng)的意思:有声指的是有声音,有声有色形容声音宏亮、响亮、生动。
筑城(zhù chéng)的意思:建造城墙或堡垒,用以抵御敌人的进攻。
作邑(zuò yì)的意思:指建造城邑,也可比喻创造事物。
这是一首收录在《诗经》中的古诗,描绘了周文王的伟大功绩和理想国度。诗中“文王有声”一句,就已经设置了一个崇高的音调,表明文王不仅拥有美好的名声,而且他的声音也充满了威严和权威。
接下来的“遹骏有声,遹求厥宁,遹观厥成”三句,进一步强化了文王追求安宁与观察成就的形象。这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赞颂,也是对理想君主应有的态度和行为的描绘。
“文王烝哉”作为诗中的反复句,使得整个场景更加庄重和神圣,表达了对文王崇高地位的认可和敬仰。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提到了“受命”、“武功”、“伐于崇”、“作邑于丰”,这些都是指周文王接受天命、建立武功、征服外敌、建设都城等英雄事迹。每当诗人提及这些历史事件,都伴随着“文王烝哉”的赞美,强调了文王的伟大和他的治国理念。
“筑城伊淢,作丰伊匹”则是具体描述了文王建设城市和都邑的壮举。这里的“匪棘其欲,遹追来孝”表明了文王不仅有远大的规划,而且还能得到后人的孝顺,这里的“孝”包含了对先祖的尊崇和继承。
“王后烝哉”一句,同样是对君主地位的赞颂,它与前面的“文王烝哉”相呼应,共同构筑了一种权威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氛围。紧接着,“王公伊濯,维丰之垣”则是在描绘文王作为君主的英明和城邑的坚固。
“四方攸同,王后维翰”一句,展现了文王治理下的国家得到了四面八方的支持和认可。这里的“攸同”意味着各地都向心归顺,而“王后维翰”则是对文王作为君主所持之策略的赞美。
接下来的内容继续强调了文王的功绩,尤其是在治水方面的成就,如“丰水东注,维禹之绩”,这表明了文王不仅在军事和城邑建设上有杰出的表现,而且还在农业生产、水利工程等方面也有卓越贡献。
最后,“镐京辟廱。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一段,则是对整个国家的统一和安宁进行了总结。这表明文王建立的周朝已经成为一个四方归顺、无人不服的强大国家。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集,记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历史事件和民间生活。其中许多篇章都是用于礼仪和教育,这首诗便是对理想君主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的文化和政治意义。
巾驾入邱樊,披榛理园囿。
前临古墟路,却望清涡曲。
经营辟池馆,周流罗卉木。
风落缤纷蕊,露冒葳蕤竹。
窈霭殊冬夏,寂寥异昏旭。
野阴当昼暝,水气先秋肃。
少壮旅衣冠,疲病归农牧。
蹉跎任情性,萧散谐心目。
雅怀名山意,益厌人间俗。
岁晏终如何,行行访岩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