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士特栽果十首·其四橘》全文
- 注释
- 南北:指地理位置的差异,南方和北方。
地气偏:地域气候特点不同。
凌寒:冒着寒冷。
松柏:常绿乔木,象征坚韧不屈。
苍然:青翠的样子。
逾淮:越过淮河。
种橘:种植橘树。
今为枳:现在变成了枳树(枳橘不同,枳果实小酸涩)。
岂比:怎能与…相比。
中人:普通人,这里指易于变化的人。
性易迁:性情容易改变。
- 翻译
- 自古以来,南北两地气候就有所不同,
在严寒中,松柏依然保持翠绿不改。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对南北气候差异的感慨,以及这种自然环境变化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深刻认识。开篇"南北由来地气偏,凌寒松柏但苍然"两句,便设置了整个意境:南方与北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自古有别,这种偏差导致了自然景观的不同,而即便是在严寒中,松树和柏树仍旧保持着它们的青翠。这里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观察之细腻,也表达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继而"逾淮种橘今为枳,岂比中人性易迁"两句,则转向了文化和人的层面。逾淮,即越过淮河,从南方带来的橘树在北方环境下却变成了枳(一种不太甜的果实),这是对自然条件改变对生物生存状态影响的写照。而最后一句"岂比中人性易迁",则是诗人借此抒发了对人的本性的思考:与橘树这种环境适应性相比,人的性情却容易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这不仅反映出诗人对自然和人类关系的深刻理解,也透露出一份对于人性多变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南北地理气候差异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力与适应性的赞美,同时也抒发了对人的本性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黄子伯固昔为兵部郎官率同列谏止巡幸,被杖斥归。今上登极起为南京大理丞,奉表入贺饯以是诗
明到凤楼听漏日,汉仪重睹泪堪垂。
伏蒲旧侣谁同在,荐藁芳名帝独知。
骅骝逸步谙长道,鹓鹭崇班恋赤墀。
凭将金鉴千秋录,为献南山万寿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