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张氏钟秀阁》
《题张氏钟秀阁》全文
宋 / 王云   形式: 五言律诗

卜筑郊扉登临野趣宜。鸥边春浪间,草外碧云低。

画忆王摩诘,诗渐杜拾遗

徘徊半楼月,残夜明时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āngshìzhōngxiù
sòng / wángyún

zhù{zuǒlóuyòu}jiāofēidēnglín

ōubiānchūnlàngjiāncǎowàiyún

huàwángjiéshījiànshí

páihuáibànlóuyuècánshuǐmíngshí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碧云(bì yún)的意思:指天空中晴朗的蓝天白云,形容景色美丽明朗。

卜筑(bǔ zhù)的意思:卜筑是一个古代的成语,意为预测建筑。它形容人们在建筑之前,先进行卜问神明,以预测建筑的好坏。

残夜(cán yè)的意思:夜晚已经过去一半或更多,仍然没有入睡的状态。

登临(dēng lín)的意思:登上高处或高山,指登上高处以观赏美景或远望。

郊扉(jiāo fēi)的意思:指门户宽广、家庭富裕,形容家境富贵。

明时(míng shí)的意思:明时意为明天的时候,也指将来的时候。

摩诘(mó jié)的意思:摩诘是一个佛教词语,指的是修行者通过苦行和修炼来摧毁自我,达到解脱的境界。

徘徊(pái huái)的意思:指人在某个地方来回走动,犹豫不决,无法下定决心。

拾遗(shí yí)的意思:拾取遗失的物品。

野趣(yě qù)的意思:指自然界中的奇趣、美景,也可指人的性情或行为中的独特和有趣之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云的作品,名为《题张氏钟秀阁》。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在自然景物中的情怀和对前贤文学风格的追慕。

"卜筑■郊扉,登临野趣宜。"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置身于田园之間,享受着大自然所赋予的一切乐趣。"卜"字在这里可能是形容词,用来修饰“筑”,表示一种恬静的生活状态。而“登临”则表明诗人喜欢攀登高处以观赏四周景色,寻找心之所向。

"鸥边春浪间,草外碧云低。"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白鹤在波光粼粼的春水旁悠然自得,而远处则是绿色的草丛和低垂的青云。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画忆王摩诘,诗渐杜拾遗。"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唐代文学巨匠王维和杜甫的怀念之情。在这里,“画”可能暗示着对王维山水田园诗境的回忆,而“诗渐”则显示出诗人在学习杜甫诗风方面渐入佳境,逐步领悟其深意。

"徘徊半楼月,残夜水明时。"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清晨或深夜,徘徊于半开的楼阁中,对着皎洁的月光和宁静的水面所产生的情感。这是对夜晚静谧景象的一种抒情,也反映出诗人独处时的心境。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前代文学巨匠风格的追慕和自身诗艺的不断精进。

作者介绍

王云
朝代:宋

猜你喜欢

鹊桥仙.谢人惠酒

江村岁晚,山寒雪落。一树梅花寂寞。

门前剥啄问谁来,惊不起、檐间噪鹊。

白衣锦字,清尊玉络。尽把离愁忘却。

历城春色故人心,放老子、梅边细酌。

(0)

玉楼春.雨中戏书

玉簪叶趁芭蕉大。低映阶墀高映座。

雨来时节一般鸣,点点声声要磨和。

芭蕉重被风吹破。狼藉玉簪看又过。

萧骚长与两相宜,赖有竹君三五个。

(0)

出墅初冬

邻舂五更动,机杼响俱发。

薄霜厉层宇,天西辗孤月。

驿马嘶不已,壁蛩鸣乍歇。

故人期不来,山庄多落叶。

(0)

【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其二

西厢寄寓娇滴滴小红娘,恶狠狠唐三藏。

消磨灾障,眼抹张郎。便将小姐央,说起风流况。

母亲呵怕女孩儿春心荡,百般巧计关防;

倒赚他鸳鸯比翼,黄莺作对,粉蝶成双。

(0)

烛影摇红.前事用吕东窗韵

三尺枯桐,古来长恨知音少。

玉箫吹断凤楼云,此恨何时了。落日飞鸿声悄。

□长江、离魂浩渺。□□□□,□□□□,□□谁表。

风雨红稀,梦回别院莺啼晓。

一生孤负看花心,惆怅人空老。待访还丹瑞草。

驾飙轮、蓬莱去好。又愁沧海,恍惚尘扬,难寻仙岛。

(0)

玉漏迟.题阙

故园风物好。芳樽日日,花前倾倒。

南浦伤心,望断绿波春草。

多少相思泪点,算只有、青衫知道。残梦觉。

无人解我,厌厌怀抱。懊恼。

楚峡行云,便赋尽高唐,后期谁报。

玉杵玄霜,着意且须重捣。

转眼梅花过也,又屈指、春残灯闹。妆镜晓。

应念画眉人老。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