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财耳不纳,闻色心不生。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惭愧(cán kuì)的意思:对自己的过失或缺点感到羞愧和内疚。
解脱(jiě tuō)的意思:摆脱困扰或束缚,获得自由或解脱。
实是(shí shì)的意思:真实、确实
俗语(sú yǔ)的意思:普遍流传的语言或说法
无语(wú yǔ)的意思:没有话可说,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或看法。
惺惺(xīng xīng)的意思:形容人心地善良、体贴,富有同情心。
一双(yī shuāng)的意思:一对、一副
有无(yǒu wú)的意思:指有与无,存在与不存在的对立关系。
语话(yǔ huà)的意思:指言辞流利,能够用语言表达清楚明白。
不惺惺(bù xīng xīng)的意思:形容人心机深沉,不轻易表露真情。
- 注释
- 惭愧:感到羞愧。
解脱:超脱世俗或苦难。
俗语话:日常俗气的话语。
不能听:无法接受。
闻财:听到财富。
耳不纳:耳朵不接受。
闻色:听到有关美色。
心不生:内心不起贪念。
不受:不被影响。
有无语:关于有或无的话题。
何虑:何必忧虑。
惺惺:清醒、明白。
- 翻译
- 我深感羞愧,只因双耳常渴望听到解脱的话语。
若说起日常俗语,其实我无法接受。
听到财富的话题,我的心不会贪婪;听到美色,我内心不动摇。
我不受任何有或无的言语影响,这样怎会忧虑不清醒呢。
- 鉴赏
这首诗偈出自唐代僧人庞蕴之手,是一篇表达佛家修行理念的短诗。诗中“惭愧一双耳,常思解脱声”两句,表现了作者对于世俗声音的不满和对内心自由的向往。在佛教中,“解脱”是指超脱生死轮回的境界,这里则更多地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超然物外。
接下来的“若论俗语话,实是不能听。闻财耳不纳,闻色心不生。”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于世间纷扰、金钱与情色的排斥。这里的“不能听”并非物理意义上的不听,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拒绝和超越。而“闻财耳不纳,闻色心不生”则体现了佛家清净之心的修持,即在面对物质诱惑和情欲时,保持心灵的清醒与纯洁。
最后两句,“不受有无语,何虑不惺惺。”表达了一种超然世俗纷争的心态。在这里,“有无”指的是世间一切是非善恶,而“不受”则意味着作者选择了心灵的独立自主,不为外界的喧哗所动。这也正体现了佛教中对内心平和、超脱世俗的一种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君文兄作书来问九日插萸香会诗如何赋此以寄
看山初不登高丘,登高却上看山楼。
凝光滴翠杳无际,一览便可穷清幽。
楼中歌鼓出霄汉,小红行酒大白浮。
西风飘然似有意,吹我远出湘潭游。
锦袍仙人凿山骨,著亭松底罗珍羞。
金蕉一叶注琼液,我亦到口如吞舟。
回鞭踏碎花月影,耳热但觉风飕飕。
归来却忆水曹子,市声聒聒同哑呕。
岂无陈雷旧胶漆,但恐诗律烦赓酬。
故乡莼熟不归去,致身独善非良谋。
插萸簪菊强从俗,拔剑起舞霜横秋。
傥来富贵亦偶尔,草泽往往生公侯。
书毡当复我家物,未审天意从人不。
诗成寄来定捧腹,一裁一狂简袪閒愁。
《君文兄作书来问九日插萸香会诗如何赋此以寄》【元·何景福】看山初不登高丘,登高却上看山楼。凝光滴翠杳无际,一览便可穷清幽。楼中歌鼓出霄汉,小红行酒大白浮。西风飘然似有意,吹我远出湘潭游。锦袍仙人凿山骨,著亭松底罗珍羞。金蕉一叶注琼液,我亦到口如吞舟。回鞭踏碎花月影,耳热但觉风飕飕。归来却忆水曹子,市声聒聒同哑呕。岂无陈雷旧胶漆,但恐诗律烦赓酬。故乡莼熟不归去,致身独善非良谋。插萸簪菊强从俗,拔剑起舞霜横秋。傥来富贵亦偶尔,草泽往往生公侯。书毡当复我家物,未审天意从人不。诗成寄来定捧腹,一裁一狂简袪閒愁。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27567c6e1ad06b08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