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此下民者,却谓侮予虐。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东海(dōng hǎi)的意思:指东方的大海,也泛指东方。
海若(hǎi ruò)的意思:形容海洋广阔无边。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洪涛(hóng tāo)的意思:形容声势浩大、气势磅礴的洪水。
驱石(qū shí)的意思:用力推动或驱赶石头,比喻排除障碍或克服困难。
桑田(sāng tián)的意思:比喻沧海桑田之变化,形容世事变迁。
神禹(shén yǔ)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超群出类。
时变(shí biàn)的意思:指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四海(sì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广阔的天地。也表示四面八方、各个地方。
下民(xià mín)的意思:指治理国家或地方时,以民众的利益为重,关心百姓疾苦,为民众谋福利。
行水(xíng shuǐ)的意思:指人的行为像水一样,灵活自如,不受拘束。
兴作(xīng zuò)的意思:指因兴奋或激动而产生的创作欲望。
以为(yǐ wéi)的意思:错误地认为,误以为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履所作的《盐官杂诗(其四)》。诗中以禹治水的神话故事为背景,表达了对治理洪水的艰难与复杂性的深刻思考。
首句“行水称神禹”引用了大禹治水的传说,禹是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他通过疏导河流,成功地解决了洪水问题,被后人尊称为“神禹”。这一句既是对大禹功绩的赞美,也暗示了治理洪水的不易。
接着,“四海以为壑”描述了洪水泛滥时的情景,四海如同低洼的山谷,形象地表现了洪水的浩瀚和破坏力。这不仅强调了洪水的严重性,也为下文的治理行动设定了背景。
“今此下民者,却谓侮予虐”则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指出当前治理洪水的困难。这里的“下民”指的是生活在洪水威胁之下的普通百姓,他们面对洪水的侵袭,不仅要承受物质上的损失,还要忍受精神上的恐惧和压力。而“侮予虐”则表达了百姓对于治理不力或治理方式不当的不满和责难。
接下来的“驱石障洪涛,岁岁苦兴作”描绘了人们为了抵御洪水,不得不年复一年地进行艰苦的筑堤、修坝等防洪工程。这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动荡。
最后,“何时变桑田,为问东海若”表达了诗人对于改变现状、实现长久和平生活的渴望。这里“变桑田”意味着将洪水泛滥之地变为肥沃的土地,象征着希望和改变。而“东海若”则是对大海的拟人化称呼,通过询问大海何时能带来变化,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比神话与现实,展现了人类与自然斗争的艰辛历程,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和平与繁荣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宿府池西亭
池上平桥桥下亭,夜深睡觉上桥行。
白头老尹重来宿,十五年前旧月明。
戏赠萧处士清禅师
三杯嵬峨忘机客,百衲头陀任运僧。
又有放慵巴郡守,不营一事共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