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李 恬 及 第 后 还 贝 州 唐 /方 干 成 名 年 少 日 ,就 业 圣 人 书 。擢 桂 谁 相 比 ,籝 金 已 不 如 。东 城 送 归 客 ,秋 日 待 征 车 。若 到 清 潭 畔 ,儒 风 变 里 闾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成名(chéng míng)的意思:指一个人因某种原因而在社会上获得名望和声誉。
风变(fēng biàn)的意思:指变幻莫测、忽起忽落的局势或情况。
归客(guī kè)的意思:指返乡的旅客或回归的人。
就业(jiù yè)的意思:指找到工作或就职。
里闾(lǐ lǘ)的意思:指家乡、故乡。
年少(nián shào)的意思:指年纪轻,年幼。
秋日(qiū rì)的意思:指秋天的日子,也可引申为秋天的景色或氛围。
儒风(rú fēng)的意思:指儒家思想的风尚和影响。
少日(shǎo rì)的意思:少年时光、年轻时的日子
圣人(shèng rén)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智慧卓越的人
相比(xiāng bǐ)的意思:比较起来;与之相比
已不(yǐ bù)的意思:已经不再,已经不是
征车(zhēng chē)的意思:指征收车辆,征用车辆。
擢桂(zhuó guì)的意思:擢桂是一个四字成语,意为高举桂枝,比喻表扬或赞美有才能的人。
- 翻译
- 年少成名的时候,就专心研读圣贤之书。
谁人能比得上他科举高中,财富早已显得不那么重要。
在东城送别归乡的友人,秋天里等待着被征召的车马。
如果他回到那清澈的潭水边,儒雅的风气将会改变整个乡邻。
- 注释
- 成名:年少时就获得名声。
年少日:年轻的时候。
就业:开始从事,这里指学习。
圣人书:圣贤的经典著作。
擢桂:比喻科举及第,因古代有折桂表示中举的传统。
相比:相比拟,媲美。
籯金:籯为竹制的箱子,籯金指大量的金钱,喻丰富的财物。
不如:在这里指不如科举成就来得重要。
东城:地名,这里泛指送别的地点。
归客:返回家乡的客人,这里指友人。
秋日:秋季的日子,也暗含离别的氛围。
征车:指被朝廷征召的车辆,象征仕途的召唤。
清潭:清澈的水潭,代表家乡或心灵的净土。
儒风:儒家的风气或文化影响。
里闾:乡里,邻里之间,泛指家乡。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有为的士人在学业上已有所成就,早早步入圣贤之境。诗中“擢桂”指的是选取高贵的品质,“谁相比”则是在强调其难以找到可以与之匹敌的人。至于“籯金已不如”,则表明即便是黄金这样的珍贵之物,也不能与其精神财富相提并论。
接下来的“东城送归客,秋日待征车”两句,则转向描写送别的场景。在秋天这个季节里,诗人在东城为归去的朋友送行,等待着那将带走朋友的马车。这样的画面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友情深厚,也映射出一种淡淡的离愁。
最后,“若到清潭畔,儒风变里闾”则预示了一种境界的转换。当诗人抵达那清幽的水边时,那份书卷里的学问和士大夫的气节,便在村落间悄然流淌,改变了一个个小巷弄堂的风貌。
这首诗通过对人物才华、送别情景以及境界转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与学问的深刻理解和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一份淡雅而不失深远的生活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贺新郎·莫向愁人说
莫向愁人说。
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七八。
是则中年伤怀抱,客里何堪送客。
又添取、一襟凄咽。
岸柳凋零秋容澹,黯消凝、怎忍轻攀折。
重会面,甚时节。
杏花丽日梅花雪。
记当时、一觞一咏,楚云湘月。
别后君休劳春梦,转眼江南塞北。
莫漫被、闲愁萦结。
且判离筵今夕醉,霎时间、便见兰舟发。
空怅望,水云阔。
水调歌头·三载役京口
三载役京口,十度过松江。
垂虹亭下烟水,长是映蓬窗。
钓得锦鳞成脍,快把双螯浩饮,豪气未能降。
醉舞影零乱,心逐浪舂撞。
景苍茫,歌欸乃,石空硿。
蒹葭深处,适意鱼鸟自双双。
便拟轻舟短棹,明月清风长共,与世绝纷龙。
嘉遁有真隐,不羡鹿门庞。
念奴娇·水轩沙岸
水轩沙岸,午风轻、飘动一天晴雪。
日色晶荧光眩眼,细逐游丝明灭。
帘幕中间,楼台侧畔,浑是瑶瑛积。
缀松黏竹,恍然如对三绝。
遥认仿佛飞花,花非还似,恼乱多情客。
点染春衫无定度,又转沈香亭北。
密密疏疏,斜斜整整,似雪难分别。
坡仙不见,后人有口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