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涧扳崖入翠霞,寺僧犹寄旧钟家。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九峰寺所在的壮丽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句“沿涧扳崖入翠霞”,生动地描绘了登山的过程,沿着溪流而上,攀爬陡峭的山崖,最终进入一片青翠的云雾之中。这里的“扳”字形象地表现了攀登的艰难与决心,而“翠霞”则渲染了一种神秘而清新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次句“寺僧犹寄旧钟家”,转而描述了寺庙的生活场景。在远离尘嚣的山中,寺庙的僧人们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钟声依旧回荡在山谷之间。这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的传承,也暗示了寺庙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第三句“芙蓉秀出天河外”,将视线从地面抬升至天空,描绘了一朵盛开的荷花(此处的“芙蓉”指荷花)在天际绽放的景象。荷花通常象征着纯洁和高雅,这里将其与“天河”相联,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壮丽感,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超凡脱俗的意境。
最后一句“我欲名为小九华”,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之情。他想要将此地命名为“小九华”,显然被眼前的景致深深打动,希望以此来纪念或赞美这片美丽之地。这里的“九华”可能指的是九华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诗人通过这一比喻,不仅强调了此地的美丽,也暗含了对佛教文化的崇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山水之美和精神追求的独特视角。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绮寮怨.兵后海上遇歌者朱素云
乱柳香风吹店,酒帘河外青。
傍水陌、细语残鹃,春阴底、唤上旗亭。
中年哀丝怨竹,潜催换、鬓雪和梦惊。
甚候烽、起灭江关,无人睇、故国尘暗生。
怅怅病辞茂陵。铜仙去后,劫灰怕问昆明。
气挟幽并,旧人是、米嘉荣,江南落花风景,且诉与、十年情。
伤怀步兵。浇愁但愿醉,无泪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