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拜首(bài shǒu)的意思:拜首是指向别人表示敬意或致谢时,行鞠躬礼,以示恭敬。
孤舟(gū zhōu)的意思:指一个人孤独无助、处境艰难,如同独自乘坐一只小船在汹涌的大海中航行。
貌似(mào sì)的意思:表面上看起来如此,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
渺然(miǎo rán)的意思:形容景物或事物微小、稀少,无法触及或感知。
闽中(mǐn zhōng)的意思:闽中是指福建省中部地区。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儒衣(rú yī)的意思:指儒家学者的衣服,比喻儒家的思想和道德标准。
水上(shuǐ shàng)的意思:比喻在困境中艰难地维持生计。
辕门(yuán mén)的意思:指家庭或团体的门户,也指官府的大门。
- 注释
- 万里:形容距离极远。
渺然:渺小而遥远的样子。
孤舟:单独的小船。
寒烟:寒冷的雾气。
辕门:古代军营的大门。
拜首:下跪行礼。
儒衣弊:破旧的儒者服装。
牢之:囚犯的形象。
岂不怜:怎能不怜悯。
- 翻译
- 我独自一人漂泊在遥远的福建大地,乘着孤舟驶入寒冷的烟雾中。
在军营门口,我穿着破旧的儒者服装下跪行礼,外表虽然像囚犯,难道他们不会同情吗?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送别的场景,诗人以深沉的情感描述了离别时的心境和自然环境。开篇“万里闽中去渺然”表达了远行者即将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的情景,给人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孤舟水上入寒烟”则描绘了一叶孤舟在清晨薄雾中渐行渐远的情形,营造出一幅秋冬时节的凄清画面。
“辕门拜首儒衣弊”中的“辕门”指的是古代车驾的前部,即现代所说的车头或马头之处。在这里,它可能是指行者即将离去的地方。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敬仰之情,用“儒衣弊”形容朋友的服饰,既表现出朋友的文雅气质,也暗示了一种淡泊名利、清贫自守的情怀。
最后两字“貌似牢之岂不怜”,通过将行者的背影比喻为囚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惆怅。这里的“貌似牢”强调了离别时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而“岂不怜”则是诗人对朋友命运的关怀和感叹。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精细描绘,传达了一种深沉而哀婉的情感,是一首表现送别之情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