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閒对驯鸽,客至数游鱼。
岩气浮川上,林香生雨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林寺院景象。首句“净刹枕城隅,溪光清且虚”以“净刹”点明了寺院的清净庄严,以“枕城隅”形象地描绘出寺院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而“溪光清且虚”则通过溪水的清澈倒映,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的氛围。
接着,“僧閒对驯鸽,客至数游鱼”两句,通过僧人悠闲地与驯鸽相对,以及客人到来时数数游鱼的情景,展现了寺院生活的闲适与和谐。鸽子的驯服与鱼儿的自在游动,都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岩气浮川上,林香生雨馀”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清新。山岩之气在河川上飘浮,雨后的森林散发出阵阵香气,这些生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深喜爱与赞美。
最后,“南云虽可望,长与沃洲疏”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对当前环境的感慨。虽然可以遥望南方的云彩,但与沃洲(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或象征)的距离却显得遥远,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可能寓含着对某种理想状态或人际关系的渴望与失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寺院的宁静之美,以及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然、和谐与理想的追求与思考。
琦公口有绮语债,年来不诵西胡经。
宫词在古无师刹,野史于今有赞宁。
劫灰何曾烧汲冢,世祚时闻语塔铃。
林下宁无读书者,梦中应见伍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