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李朝隐在不同职位时的形象与声望,展现了其人格的复杂性与社会地位对个人声誉的影响。
首句“拽宦鞭奴蔑贵权”描绘了李朝隐初入仕途时的傲骨形象,他不畏权贵,敢于鞭打奴仆,显示了其清正刚直的性格。这里的“拽宦”可能指其初入官场,“鞭奴”则体现了他对不公的反抗,而“蔑贵权”则强调了他不屈服于权势的态度。
次句“当时风骨愯衣冠”进一步描述了李朝隐在官场初期的风采,他的风骨让当时的士大夫们为之动容,表明了他的形象和行为在当时社会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然而,第三句“及为御史声名减”转折,指出当李朝隐升任御史这一更高职位后,其声名似乎有所下降。这可能是因为御史这一职务往往需要更多地参与政治斗争,而在这一过程中,李朝隐的某些行为或决策受到了质疑,导致其声誉受损。
最后一句“岂是官高便欲安”提出了疑问,暗示了声名下降的原因可能不在于职位的高低,而可能在于个人的行为选择或处理事务的方式。这句话表达了对李朝隐在高位时行为的反思,以及对个人品德在不同职位下保持一致性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朝隐不同阶段形象的对比,探讨了个人品格、社会地位与公众评价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权力面前保持独立人格的重要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陈师道
陈侯学诗如学道,又似秋虫噫寒草。
日晏肠鸣不俛眉,得意古人便忘老。
君不见向来河伯负两河,观海乃知身一蠡。
旅床争席方归去,秋水黏天不自多。
春风吹园动花鸟,霜月入户寒皎皎。
十度欲言九度休,万人丛中一人晓。
贫无置锥人所怜,穷到无锥不属天。
呻吟成声可管弦,能与不能安足言。
奉送刘君昆仲
游子归心日夜流,南陔香草可晨羞。
平原晓雨半槐夏,汾上午风初麦秋。
鸿雁要须翔集早,脊令无憾急难求。
欲因行李传家信,姑射山前是晋州。
咏竹二首·其一
去年种苍玉,今岁抽华簪。
初萌节已具,欲奋力未任。
雷风驱急雨,滂沱三日霖。
箨龙不许蛰,倏起腾深林。
绕径初戢戢,穿篱俄森森。
吾观植物性,渐长岁月深。
此君独超轶,生来气骎骎。
伟哉岁寒种,有此特达心。
大勇久不作,进尺退复寻。
对此发幽兴,作诗因自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