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窗回翠壁,苔径入寒松。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宿 禅 智 寺 上 方 演 大 师 院 唐 /崔 峒 石 林 高 几 许 ,金 刹 在 中 峰 。白 日 空 山 梵 ,清 霜 后 夜 钟 。竹 窗 回 翠 壁 ,苔 径 入 寒 松 。幸 接 无 生 法 ,疑 心 怯 所 从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日(bái rì)的意思:指白天、日间。也可用来形容事情明摆着的、显而易见的。
高几(gāo jǐ)的意思:指程度上超过一定数量或程度。
后夜(hòu yè)的意思:指深夜、夜晚的后半段时间。
几许(jǐ xǔ)的意思:一些,几个,多少
金刹(jīn shā)的意思:指佛寺的主殿或塔刹,也泛指佛寺。
空山(kōng shān)的意思:形容寂静无人的山谷中传来的声音。
生法(shēng fǎ)的意思:指人们的生活方式或行为准则。
石林(shí lín)的意思:指石头像树林一样聚集在一起的景象,形容石头林立、密集。
所从(suǒ cóng)的意思:指随从、从属的人。
无生(wú shēng)的意思:指没有出生或没有生命,也可指没有生活情趣或没有生气。
心怯(xīn qiè)的意思:心生畏惧,胆怯。
疑心(yí xīn)的意思:怀疑心理,对他人或事物存有疑虑。
无生法(wú shēng fǎ)的意思:指没有生命的法则或规律。
- 注释
- 石林:形容石头形成的树林。
金刹:金色的佛塔。
中峰:山的中央高峰。
白日:白天。
梵:寺庙的诵经声。
清霜:寒冷的霜冻。
夜钟:夜晚的钟声。
竹窗:竹制窗户。
翠壁:翠绿色的墙壁。
苔径:长满青苔的小路。
寒松:寒冷季节中的松树。
无生法:佛教中指不生不灭的法理。
怯:害怕,畏惧。
- 翻译
- 石林究竟有多高,金色佛塔位于中峰之上。
白天的山间回荡着寺庙的诵经声,清冷的霜后传来晚钟的悠扬。
竹制窗户映照出翠绿的墙壁,青苔小径通向幽深的寒松林。
有幸亲身体验佛法无生之境,心中却对未知的道路感到一丝畏惧。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佛寺景象,充满了禅意。"石林高几许,金刹在中峰",设定了一个雄伟的山林环境,其中“金刹”可能指的是寺庙中的金属装饰或是钟声的比喻,位于山的中央,显得庄严而神圣。
接下来的"白日空山梵,清霜后夜钟",描绘了白昼与夜晚两个时段的情景。白天的阳光洒落在空旷的山林之中,而到了夜晚,清冷的霜气笼罩着一切,只有寺院里的钟声在静谧的夜晚回响,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竹窗回翠壁,苔径入寒松"一句,则是对寺庙内部景观的细腻描写。竹窗之外是碧绿的墙壁,而踏在苔藓覆盖的小径上,便能深入到寒冷的松林中。这两句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和寺院生活的喜爱。
最后两句"幸接无生法,疑心怯所从"则透露出诗人内心世界。"幸接无生法"可能指的是诗人有幸地学习到佛法中的“无生”思想,即对于生命与死亡的超脱态度。而"疑心怯所从"则表达了诗人在修行过程中对自我的怀疑和不确定性,反映出禅宗追求顿悟、摆脱世俗束缚的心路历程。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寺院生活的描写,以及对于佛法修行状态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和禅学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内在体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赵大年芦雁图
平林带烟波渺渺,风低葭菼秋声小。
望中疑是彭蠡湖,十百为群尽阳乌。
楚天未雪无雨霜,南来岂必谋稻粱。
哀音若欣云路迥,老翅不厌关河长。
汀州水落成平陆,散乱凫鹥聚沙曲。
低飞不肯俾寒鸦,犹绕荒村破茅屋。
屋中有客挥五弦,从之不得心茫然。
何人图画能著此,赵氏丹青称大年。
徽庙元年颂凤历,此图正是当时迹。
便从宣和到靖康,艮岳禽声起秋夕。
古往今来几盛衰,摩挲老眼竟成悲。
良工心苦人莫识,似写周宣鸿雁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