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淡然(dàn rán)的意思:指心境宁静、淡泊无欲的状态。
道情(dào qíng)的意思:指人们在言辞、神态、行动等方面所表达的情感和意思。
风性(fēng xì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性格或行为像风一样轻快、自由、不受拘束。
寂寂(jì jì)的意思:寂寞、冷清
觉道(jué dào)的意思:指通过观察、体验或思考而获得对事物本质、道理的认识和理解。
落花(luò huā)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逝去或破灭,形容事物的悲凉或人的遭遇不幸。
轻阴(qīng yīn)的意思:轻微的阴影。
物心(wù xīn)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心思和意念与外界物体有关,即心思物理化的情况。
无所(wú suǒ)的意思:没有任何地方
溪声(xī shēng)的意思:溪流中传来的声音,比喻清脆悦耳的声音。
云影(yún yǐng)的意思:指云彩在日光照射下的阴影,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
知风(zhī fēng)的意思:指对风向有所了解,能够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坐忘(zuò wàng)的意思:坐忘是指在冥想或修行中,完全忘却外界的一切干扰,达到心境宁静、思维空灵的状态。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静坐于山林之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内心的宁静与对道的理解。
首句“寂寂坐忘久”点明了僧人的修行状态,他长时间地沉浸在冥想之中,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接着,“落花从满襟”以花落衣襟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同时也暗示了僧人超脱世俗的情感。
“溪声清滞虑,云影荡轻阴”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溪水潺潺的声音洗涤了僧人心中的杂念,云彩的阴影在阳光下消散,象征着心灵的净化。这里,溪声与云影成为僧人内心平静的象征,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听树知风性,闻蝉證物心”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悟。通过倾听树木与蝉鸣,僧人不仅理解了自然界的规律,更深入地体会到了万物的本质。这不仅是对外界自然的观察,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体现了禅宗中“见性成佛”的思想。
最后,“淡然无所著,渐觉道情深”表达了僧人修行的最终目标——达到一种超越物质、情感的淡泊境界,内心深处对道的追求越来越深。这种境界是佛教修行者所追求的最高理想,即达到涅槃,实现心灵的彻底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僧人修行过程中的内心变化和对道的深刻理解,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迫檄首路拟再陈情感怀有作
山公援侍中,实以世交故。
周子怨都亭,知为一官误。
余本解宦人,岩薮焉能固。
况兹回光瞩,差用洗沈愫。
栖迟犹二始,踯躅当三辅。
孟门苟已出,康庄知前骛。
款段终在枥,谁为讥蹇步。
铅刀冀一割,锋锷恐非故。
巨痛时磔心,深忧恒栖嗉。
露款一申言,皇览不反顾。
陨涕别亲慈,含辛首前路。
嗣章倘见俞,改服还韦布。
乐府变十九首·其十江陵伎
江陵伎人子,掩袂作啼声。
家家叉帘立,送王上台城。
王欲别太姬,门前黄纸催。
出亦以徘徊,入亦以徘徊。
王入台城后,不省作悲啼。
妆台铅粉骄,别接冶游儿。
朱门一家哭,万家得安宿。
一家亦不哭,太姬方啖粥。
门外双乌栖,哑哑枝上啼。
官今当大赦,不愿赦王归。
二十四皇孙,譬如南陇树。
一半枝撑天,半不知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