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灯下读梁同庵上剩师叔书因伤白庵石师》
《灯下读梁同庵上剩师叔书因伤白庵石师》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旧札看残烛,遗文惨晚烟。

能将师友泪,洒向弟兄前。

未遂临关志,空为隔世怜。

同人殒落,吟罢自潸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弟兄(dì xiōng)的意思:弟兄指的是兄弟之间的亲情关系,也可泛指亲密的朋友关系。

隔世(gé shì)的意思:指不同世界或时空之间的差异,也可指隔离、分隔。

潸然(shān rán)的意思:形容悲伤时流泪的样子。

师友(shī yǒu)的意思:指教导自己学问或事业上的人,也可以指朋友中的导师。

同人(tóng rén)的意思:指志趣相同的人,亦可指同好、同道。

未遂(wèi suì)的意思: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或未能成功实施

殒落(yǔn luò)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的灭亡、消亡。

鉴赏

此诗《灯下读梁同庵上剩师叔书因伤白庵石师》是明代僧人释今无所作。诗中以“灯下读梁同庵上剩师叔书”为引子,抒发了对故友的深切怀念与哀伤之情。

首句“旧札看残烛”,描绘了诗人深夜在烛光下阅读旧信的情景,残烛映照着泛黄的信纸,营造出一种凄凉而静谧的氛围。次句“遗文惨晚烟”,进一步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晚烟笼罩着文字,仿佛连文字都带上了哀伤的情绪。

接着,“能将师友泪,洒向弟兄前。”诗人将对逝去师友的思念化为泪水,倾诉给在场的兄弟们听,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和对生者内心的触动。

“未遂临关志,空为隔世怜。”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未能实现与师友共赴关隘的愿望,只能在另一个世界里表达对他们的怜悯和思念,流露出一种遗憾和无奈的情感。

最后,“同人多殒落,吟罢自潸然。”诗人感慨于周围许多朋友的离世,自己吟诵完这首诗后,不禁泪流满面,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惋惜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师友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次韵许深父·其二

西山老木正亭亭,云影参差阴复晴。

手卷残书天欲暮,闻君剥啄叩门声。

(0)

仲春有怀·其二

西湖景物元潇洒,杨柳新来两岸垂。

亦有游人往来否,不应闲过看花时。

(0)

遗陈毡头

释氏三千金世界,道士十二玉楼台。

不知云鹤今何处,空使毡头夜卧阶。

(0)

留题宣圣庙石壁

前枕清流后倚山,殿堂高创白云间。

幸因供职频经此,及过三年鬓渐班。

(0)

送梵才上人归天台

往问维摩疾,来探般若心。

本源虽自在,因地亦行深。

洒落溪山色,苍凉竹树阴。

宦途如磨蚁,何日重登临。

(0)

书向耐轩

芗林一谱传清白,以耐名轩更出奇。

修竹护窗梅夹路,岁寒消息独君知。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