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话旧赠钱冲斋观察·其一》
《话旧赠钱冲斋观察·其一》全文
清 / 阿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忆昔承师范萧斋只两人。

从亲研削,直至冠巾

经历波险,甘同疏水贫。

十年情意重,爱我比祥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波险(bō xiǎn)的意思:形容局势变化多端,充满风险和挑战。

从亲(cóng qīn)的意思:从亲意为顺从、顺利地侍奉父母或长辈,尊敬和孝顺亲人。

风波(fēng bō)的意思:指风和波浪,比喻社会上的动荡和纷争。

冠巾(guàn jīn)的意思:指权势显赫、威风凛凛。

经历(jīng lì)的意思: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的历程。

情意(qíng yì)的意思:形容情感深厚,关心备至。

师范(shī fàn)的意思:

[释义]
(1) (名)师范学校的简称。
(2) (名)〈书〉学习的榜样。为世师范。(作宾语)
[构成]
并列式:师+范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祥麟(xiáng lín)的意思:形容吉祥、瑞兽的出现。

萧斋(xiāo zhāi)的意思:指人居住的地方简陋,没有豪华装饰,也可形容人生活简朴。

直至(zhí zhì)的意思:一直到;一直达到某个时间或状态。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阿桂的《话旧赠钱冲斋观察(其一)》描绘了诗人回忆与朋友钱冲斋早年的深厚友谊。首句“忆昔承师范”,表达了对昔日师友情谊的追忆,暗示了二人关系的亲密如同师徒。接下来,“萧斋只两人”描绘了他们曾经在简朴的书斋中共同学习和探讨的场景,强调了彼此间的陪伴和默契。

“始从亲研削,直至命冠巾”进一步叙述了他们的交往历程,从最初的共同学习到后来共度人生重要阶段,如成年礼。“经历风波险,甘同疏水贫”则体现了他们面对困难时的患难与共,即使生活清贫也不改初衷,显示出深厚的友情。

最后两句“十年情意重,爱我比祥麟”总结了这段长达十年的深厚情谊,将对方对自己的关爱比作吉祥的麒麟,寓意珍贵无比。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两位朋友之间长久而深情的友谊。

作者介绍
阿桂

阿桂
朝代:清

阿桂(1717年9月7日—1797年10月10日),章佳氏,字广廷,号云崖,大学士阿克敦之子,清朝名将。满洲正蓝旗人,后以新疆战功抬入正白旗。乾隆三年(1738年)举人后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长期戍守西北边疆。后两次督师镇压甘肃回民起义,参与制定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和抗击廓尔喀之役的进兵方略。卒年81岁。 阿桂编有《军需则例》15卷。
猜你喜欢

去岁

去岁逢兹夕,沂州听雨风。

五更千里外,一我万愁中。

仆散囊钱尽,驴鸣栈豆空。

今年安吃饭,不怨校书穷。

(0)

界石

楚蜀交关处,危崖一径分。

滩声疑作雨,石气宛成云。

溪市沽新酒,山楼挂夕曛。

布帆烟外去,猿啸寂无闻。

(0)

北征别张廉卿即送其东游·其一

昔人各有千秋抱,百不施为乃著文。

牝掷黄金真误我,缟穿强箭独怜君。

堂前莫漫嘲轮扁,后世安能无子云。

元凯盈朝身暇豫,且须呼酒叩皇坟。

(0)

抱冲丈海天觅句图·其一

万灶攒烟火,千军沸汐潮。

幽人独高寄,奇句出尘嚣。

白日淡将匿,青山谁见招。

浩然发长啸,极目送盘雕。

(0)

送文信国公铁如意歌

呜乎信国公,从容殉大节。

于今五百八十年,遗泽犹留一钩铁。

铁背铭词镌六字,曰圣瑞文天祥制。

诗僧拓墨共流传,我观公物见公志。

公昔生也兆紫云,公及冠也擢状元。

公既相也宋已去,公之死也未五旬。

乌金一握思风度,山河半壁凭分付。

赐字新镌柄上铭,知是登科年后铸。

我闻公性初豪华,唾壶或以和筝琶。

又闻公也自贬抑,军中或佐指挥意。

自从真州夜走空坑败,悲凉柴市铭衣带。

击节高吟《正气歌》,遗器遗文同百代。吁嗟乎!

物之显晦信有时,公之遗爱今在兹。

云孙小印玉带砚,枯桐尾勒青原诗。

乃知物以人重同不朽,足与齐简狐笔良椎武节千秋垂。

晞发参军公知己,琅玕一握恰好相追随。

惜哉象弈图谱四十局,竟随玉㞟埋蒿莱。

尝将臣节论忠义,明季差堪侪宋季。

铁工输与张鳌春,姓名犹得传附骥。

呜呼两公如意从此留人间,艺林歌咏成嘉事。

有宋一代文信国,有明一代赵忠毅。

(0)

杜村早发磁州

邯郸何事梦纷纭,醒眼真空冀北群。

杨柳绿沈临水雾,蘼芜青拥出山云。

一枝殷浩铁如意,十幅羊欣白练裙。

不爱美人偏爱酒,陶潜还逊信陵君。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