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武人东征,不皇出矣。
白蹢(bái dí)的意思:指白天行走的马匹,比喻做事不慎重、轻率行事。
不皇(bù huáng)的意思:不敬畏、不敬重
东征(dōng zhēng)的意思:东征指的是向东方出征或征战。它代表着一个国家或者军队向东方地区进发,进行战争或征服的行动。
皇朝(huáng cháo)的意思:指帝王的朝代,也指统治者的政权。
渐渐(jiàn jiàn)的意思:逐渐地,慢慢地
滂沱(pāng tuó)的意思:形容雨水或泪水非常大、非常多。
其高(qí gāo)的意思:指程度或水平非常高。
山川(shān chuān)的意思:山川指的是山和河流,代表着自然景观。
武人(wǔ rén)的意思:指从事武术或军事工作的人
悠远(yōu yuǎn)的意思:形容时间或空间长久、遥远。
月离(yuè lí)的意思:指夫妻分离、家庭分裂。
这首诗出自《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集。这段文字描绘了一种远征的艰辛与自然景观的壮丽。其中“渐渐之石”指的是长安城东的高山,通过反复提及这个地名来强调其高度和遥远。"维其高矣"、"维其劳矣"等句式表达了对山川险峻的感慨。
诗中的“武人东征”指的是军队东征的场景,可能是描述古代的一次战争或军事行动。这一系列的叙述和反问,如“不皇朝矣”、“曷其没矣”、“不皇出矣”等,都在表达对远征士兵命运的关切和疑惑,以及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
最后两句“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则描绘了一种动荡不安的场景,可能是通过自然现象来比喻战争的混乱与悲惨。
整首诗通过对山川、石头和远征士兵的描述,传达了对国家命运和战事的深刻感慨,以及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这是一种典型的先秦时期文学风格,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战争与自然的认识和情感。
披图浑似武夷山,坐我青溪九曲间。
万顷白云迷草阁,一双玄鹤守松关。
西峰隐者时相过,东海仙翁去不还。
霜后橘林金错落,雨馀苔石锦斑斓。
登高体物犹能赋,傍险诛茅亦可攀。
何待白头空叹息,便须赤脚弄潺湲。
人间无价双白璧,月色溪声共寒碧。
暮云卷翳天茫茫,秋水生波风瑟瑟。
道人兴与庾公高,扁舟载月凌云涛。
洞箫赤壁漫呜咽,琵琶浔水空啾嘈。
何如二美足观听,锵锵鸣璆挂明镜。
潺湲可洗巢父心,婵娟解照潘郎鬓。
一机石动鸥鹭间,渍景却向图中看。
晴窗为君一披拂,耳根眼睫生秋寒。
我生江海归未得,山月溪风总相识。
明当重赋招隐翁,从子蓝桥访仙迹。
摄提贞秦粲星七,奎文流辉炯如日。
括苍之山气郁郁,钟清毓粹馀四帙。
先生生世良不恶,读书静观世得失。
丘园贲帛徵遗才,石室紬编膺峻秩。
今年奉旨使日南,山川涉历难一一。
旅途忽届初度期,中夜喜得新梦吉。
觉来深念劬劳恩,忆昔常在父母膝。
祗今二亲弗可见,每至兹辰愁复结。
江城酒美君莫伤,山驿诗成我能笔。
亲恩广大当效报,王事驰驱敢求逸。
木绵八月开瘴花,西风满帆应到家。
古来忠臣即孝子,王遵叱驭张乘槎。
积雨豁新霁,清和美风日。
幽草萋以繁,嘉树荡初密。
危亭肃清敞,盛集任真率。
豪饮徂徕六,能文建安七。
兰香袭佩纕,竹色映书帙。
于焉憩尘劳,聊以慰烦疾。
僶俛曳长裾,慷慨投巨笔。
役役著衔马,沾沾处裈虱。
但愿尊有酒,此生醉中毕。
君看彭泽翁,有田惟种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