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王 村 宋 /王 安 石 晻 霭 王 村 路 ,春 风 北 使 旗 。尘 催 轻 骑 走 ,寒 咽 短 箫 吹 。揽 辔 联 貂 帽 ,投 鞭 各 酒 巵 。纷 纷 小 儿 女 ,何 事 倚 墙 窥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使(běi shǐ)的意思:北方的使者,指来自北方的使者或代表。
春风(chū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在顺利、得意的时候的心情愉快。
村路(cūn lù)的意思:指偏僻、狭窄的道路或地方。
貂帽(diāo mào)的意思:指虚有其表、表面光鲜而内里空虚的人或事物。
短箫(duǎn xiāo)的意思:指言辞短小而尖刻,形容说话直截了当、犀利。
儿女(ér nǚ)的意思:指子女,泛指儿子和女儿。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酒卮(jiǔ zhī)的意思:指酒器中最后一点酒,比喻最后一点希望或力量。
揽辔(lǎn pèi)的意思:揽辔指驾驭马车时握住缰绳,引申为掌握权力或掌控局势。
轻骑(qīng qí)的意思:指骑兵行进时不带重装,速度快,机动灵活。
投鞭(tóu biān)的意思:投鞭指的是投掷鞭子,形容极度愤怒或激动。
箫吹(xiāo chuī)的意思:指吹箫的声音,比喻美妙动听的音乐声或歌声。
小儿(xiǎo ér)的意思:指儿童、小孩子。
倚墙(yǐ qiáng)的意思:倚靠在墙上,形容安逸懒散的态度或者依赖他人的心态。
小儿女(xiǎo ér nǚ)的意思:形容言行举止像小孩子一样幼稚、不成熟。
- 注释
- 晻霭:昏暗、迷蒙的景象。
王村:可能指某个贵族或皇室村庄。
北使旗:来自北方的使者所携带的旗帜。
轻骑:快速行动的骑兵。
寒咽短箫:寒冷中吹奏的短箫声音低沉。
揽辔:拉住马缰。
貂帽:贵重的貂皮帽子,象征地位。
投鞭:古代典故,比喻豪迈饮酒。
酒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纷纷小儿女:众多的孩子们。
倚墙窥:靠着墙偷看。
- 翻译
- 暮色笼罩下的王村小路,春风中飘扬着北使的旗帜。
风尘中,轻骑兵疾驰而过,寒冷的空气中传来短箫低沉的吹奏声。
他们挽起缰绳,头戴连貂皮帽,举杯畅饮。
周围的小孩子们好奇地倚靠在墙上偷看这一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村庄生活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景象和人物动作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自己对乡村生活的深切感受和赞美。
“晻霭王村路,春风北使旗。”开篇即以轻盈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春日郊野的景象。晻霭(音同“昏黯”)用来形容暮色中透出的微光,这里可能指的是早晨或傍晚柔和的阳光。而“王村路”则是诗人对所处环境的一种定位,暗示这是一个特定的地点。春风轻拂,北使旗在风中飘扬,这里的“北使旗”很可能是指代官府或军队的信号旗帜。
“尘催轻骑走,寒咽短箫吹。”这一句则转向了动态的描写。轻骑者因为尘土飞扬而加快了步伐,这里不仅表现了行进的速度感,还透露出一种迫切的情绪。而“寒咽短箫吹”则是对环境气氛的一种烘托,既可能是指早春天气尚冷,也可能暗示着某种节令或情境。
“揽辔联貂帽,投鞭各酒卮。”这一段落中的“揽辔”和“投鞭”都是驾驭马匹的动作。“联貂帽”则是对官员或骑士头饰的一种描绘,这里的“貂”可能指的是貂皮边缘,象征着身份尊贵。而“各酒卮”则表明了人物之间的交流和欢聚。
“纷纷小儿女,何事倚墙窥。”诗歌最后一句转向了孩子们的动态描写。“纷纷”形容孩子们活动时的活泼可爱之状,而“小儿女”则指代着年幼的村庄孩童。他们“倚墙窥”的情景,不仅展现了好奇和探索的天性,也可能暗示着对外界某种事件或变化的一种关注。
整首诗通过层次分明、细节丰富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乡村春日生活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平和安宁生活状态的赞美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中秋夜淮河舟中看月怀张羽
长淮浪平风暂息,万里云消楚天碧。
东方月出海门宽,浩浩清河黯无色。
楼船伐鼓顺下流,今夕何夕当中秋。
金绳转影素华满,卸帆且作须臾留。
夜深人家市声静,我独高吟众船听。
思夺梁园席上才,气压南楼座中兴。
百年此夜不多好,人世浮云何足道。
虽有乡心自感伤,能无樽酒相倾倒。
人间清景不可并,杯当暂辍歌亦停。
翻思年年看月伴,如今落落如晨星。
此怀此念谁能识,苕水东头静居客。
为渠写作看月诗,西方拟附南飞翼。
雨中看山寄杨君谦
看雨春山中,晴日未可及。
峦华与岭秀,濯濯翠流汁。
水墨间罨画,屏风四围立。
杂花逗馀红,雅与松共湿。
低云满窗户,似爱幽者入。
我初作静观,并喜得静习。
纷纷冶游子,此景不足给。
有诗在此境,佳句待人拾。
诗肠倘乾燥,亦许借润浥。
持之报杨子,正可事屐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