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官新月令,甘氏旧星篇。
人继羲和后,书成蓂荚前。
赐出黄星曜,披看绿字鲜。
编年(biān nián)的意思:按年份顺序编排的历史记录
初试(chū shì)的意思:初次尝试或初次经历。
东皇(dōng huáng)的意思:指古代传说中的东方皇帝,也用来形容地位崇高、权势极大的人。
凤阙(fèng quē)的意思:凤阙是指古代皇宫中的高大建筑物,用来指代最高权力的地方。
干支(gān zhī)的意思:干支是中国传统的纪年系统,由天干和地支两个部分组成。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纪年系统有十天干、十二地支,组合成六十年一个周期。
黑帝(hēi dì)的意思:指黑暗势力或邪恶的统治者。
玑璿(jī xuán)的意思:玑璿是指珍贵的宝石,比喻品德高尚或才能卓越的人。
甲历(jiǎ lì)的意思:指古代的日历,也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
历数(lì shǔ)的意思:逐一数数,一一列举。
明时(míng shí)的意思:明时意为明天的时候,也指将来的时候。
猊炉(ní lú)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异常威严和庄重。
七政(qī zhèng)的意思:指七种重要的政治原则或政策。
三日(sān rì)的意思:指短时间内,只有三天的时间。
时功(shí gōng)的意思:指在适当的时间里做出了伟大的功绩。
太史(tài shǐ)的意思:太史是指古代官职,负责编纂历史和记录史事。在成语中,太史常常用来形容人的学识渊博、博学多才。
天历(tiān lì)的意思:指古代天文学家根据天象变化而制定的历法,也泛指历法。
图箓(tú lù)的意思:指保存有许多珍贵图书的书籍库房。也比喻丰富的知识或文化积累。
羲和(xī hé)的意思:羲和指的是太阳和月亮,也用来比喻和谐相处、和平共处。
象魏(xiàng wèi)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外表和内在不相符合。
兴王(xīng wáng)的意思:指君主兴起、称王称霸。
一元(yī yuán)的意思:指一个单位的货币,也用于表示单一、简单、最基本的事物。
寅宾(yín bīn)的意思:指忠诚而恭敬的客人,也指受人尊敬、待遇优厚的客人。
虞渊(yú yuān)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深不可测。
月令(yuè lìng)的意思:指按照月份规定的事物或工作,也可以指月份。
紫烟(zǐ yān)的意思:形容火势猛烈,烟雾弥漫的样子。
资始(zī shǐ)的意思:指事物开始发展或形成的根本原因。
此诗描绘了明代皇宫中颁历的壮观景象。首句“凤阙开彤旭”,以“凤阙”象征皇宫,晨光初照,红霞满天,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接着“猊炉散紫烟”,描述了炉火熊熊,紫色烟雾缭绕的情景,烘托出皇家的尊贵与神秘。
“六阶齐度纬,七政转玑璿”两句,运用天文术语,形象地描绘了天体运行的秩序与和谐,体现了古人对宇宙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敬畏之心。“甲历龙缠改,寅宾象魏悬”则进一步展示了时间的更替与仪式的庄严,甲历的更改标志着新的周期开始,寅宾象魏悬则是古代迎宾仪式的一部分,象征着权力的传递与继承。
“明时功在革,资始义承乾”表达了在清明的时代背景下,变革与传承并重的主题,既强调了革新之功,也突出了承继之义。接下来的几句“黑帝威初试,东皇信早传”则通过季节的更迭,暗示了自然界的循环与生命的延续。
“周官新月令,甘氏旧星篇”提到古代的历法制度,周官制定的新月令与甘德的星象学,展现了对传统知识的尊重与创新。最后,“人继羲和后,书成蓂荚前”将人类与太阳神羲和相提并论,强调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庚先三日戒,贞下一元旋”、“图箓符垂赤,干支德应玄”等句则进一步阐述了时间、空间与道德的关联,以及对未来的预示与规划。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颁历仪式的宏大场面,还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考和文化内涵,体现了作者对历史、自然、社会和宇宙关系的深刻洞察。
云拥遥青,山拖残碧,暝色飞上层楼。
柳丝摇梦,分绿挂帘钩。
何处书传锦字,南来雁声断蘋洲。
萧疏甚,烟栖岸树,苍染半江秋。凝眸。
天渺渺,帆摇楚尾,心远吴头。
算多少征魂,空载扁舟。
怕听湘骚写怨,销不尽、香草风流。
苍茫里,愁痕界破,飞起一汀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