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颖始媒蘖,徐沛乃蜂起。
雄波失天堑,北舸竟南舣。
白日(bái rì)的意思:指白天、日间。也可用来形容事情明摆着的、显而易见的。
仓皇(cāng huáng)的意思:慌乱、匆忙的样子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蜂起(fēng qǐ)的意思:指群众起来反抗压迫、争取自由或权益的行动。
孤垒(gū lěi)的意思:指独自一人或孤立无援的地方。
海门(hǎi mén)的意思:指出海门,比喻言辞直率,直截了当,毫不隐讳。
浩荡(hào dàng)的意思:形容气势宏大,浩大雄伟。
艰危(jiān wēi)的意思:
◎ 艰危 jiānwēi
[difficulties and dangers confronting a country] 艰难险阻
烈士(liè shì)的意思:指为国家、民族、正义事业等英勇牺牲的人。
彭蠡(péng lǐ)的意思:形容人贪婪而无度的样子。
披靡(pī mǐ)的意思:形容失去战斗力,溃败,破败不堪。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叹息(tàn xī)的意思:
[释义]
(动)〈书〉叹气。
[构成]
动宾式:叹|息
[例句]
说到伤心处;她叹息不止。(作谓语)
[同义]
叹气
天堑(tiān qiàn)的意思:比喻难以跨越的障碍或差距。
我师(wǒ shī)的意思:指自己的老师或师长。
血战(xuè zhàn)的意思:指战斗激烈、残酷,双方争斗至死的战斗。
炎纪(yán jì)的意思:指炎热的年代或时期。
之流(zhī liú)的意思:指某种特定类型或群体的人。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壬辰感事六首(其三)》描绘了战争的蔓延与悲壮场面。首句“汝颖始媒蘖”暗示战事从汝颖地区开始,如同种子萌发;“徐沛乃蜂起”进一步描述各地叛乱如蜂群般迅速扩散。战火蔓延至荆湘,浩荡之势直逼彭蠡湖。
“风摇草木动,杀气薄炎纪”渲染出紧张的战斗气氛,草木因战事而摇曳,杀气逼近炎热的季节。接下来的诗句“仓皇九江守,血战扼孤垒”聚焦于九江守军的英勇抵抗,他们在孤立的据点浴血奋战。
“海门白日暝,烈士先斗死”描绘了激烈的战斗中,勇士们在日落时分仍坚持战斗,直至牺牲。随后,“雄波失天堑,北舸竟南舣”揭示了战局变化,原有的天然屏障不再能阻挡敌军,船只被迫转向南方。
最后两句“我师岂不锐,势奋易披靡”表达了对己方军队战斗力的肯定,然而面对艰难形势,诗人发出“叹息江之流,艰危欲谁倚”的感慨,感叹在如此危急关头,何处寻求依靠和支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奈,以及对英雄和人民命运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