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菩提叶上画山水·其一》
《题菩提叶上画山水·其一》全文
明 / 王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柿叶收来如纸薄,笔端重遍旧曾闻。

画图如此奇绝雅制多应广文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笔端(bǐ duān)的意思:指写作、创作的能力或水平。

端重(duān zhòng)的意思:指言行举止庄重、沉稳,不轻浮、不随便。

多应(duō yìng)的意思:多次应对,多方面应用。

广文(guǎng wén)的意思:指广泛涉猎文化,博览群书的学问。

画图(huà tú)的意思:用图画或图表等形式来表示或说明事物。

奇绝(qí jué)的意思:非常奇特而绝妙,超乎寻常的绝世之物或事物。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柿叶(shì yè)的意思:柿叶是指柿子的叶子,比喻外表看似平常而实际上有特殊用途的东西。

雅制(yǎ zhì)的意思:指文雅的礼制。

鉴赏

此诗《题菩提叶上画山水(其一)》由明代诗人王绂所作,通过描绘一幅以柿叶为纸、以笔墨重述旧闻的山水画,展现了作者对艺术与自然融合的独特见解。

首句“柿叶收来如纸薄”,形象地描述了选用柿叶作为绘画载体的独特性,强调了柿叶质地轻薄,如同纸张一般,为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次句“笔端重遍旧曾闻”,则点明了画家在柿叶上重新勾勒描绘的场景,这些画面或许源于过往的记忆或故事,充满了历史的沉淀和情感的积累。

后两句“画图如此尤奇绝,雅制多应郑广文”进一步赞扬了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将柿叶上的山水画视为一种“奇绝”的艺术创造,同时暗示这样的作品应当归功于像郑广文这样的雅士,即具有高雅品味和深厚文化素养的人。这里不仅赞美了作品本身的独特性和艺术价值,也暗含了对创作者艺术追求和文化修养的高度认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柿叶山水画的描绘,表达了对艺术创新和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体现了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尊重和对高雅文化的向往。

作者介绍
王绂

王绂
朝代:明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猜你喜欢

铁脚

吴下绵披细,燕中铁唔纤。

俄为群少炙,祗用一竿黏。

暗雪辞饥啄,红椒飶醉髯。

窥螳黄雀事,公子慎金丸。

(0)

菘台醋

辣鼻作犀向月卬,便唧鼻涕天尺长。

十卬九低头作鹭,才能一嚏噀作雾。

积年糟蛊烂人肠,霎从毛孔走大荒,一战笑受糟酋降。

伯伦无妇堪诒左,谁持五斗来贺我。

战捷知真却病不,兴败少渠真不可。

西国葡萄那得来,吾卿豆酝逐家堆。

黄公握曲千年返,卓氏当垆百店开。

新涡放水荷花白,旧栈溅珠黄琥珀。

个个鼾闻忉利天,人人梦到华胥国。华胥国,餐?醁。

生无欢,死无哭。

孟公紫菘赛黄独,绿台大拇抽肥玉。

一浇一段鲁微生,闭在春瓷饷醉人。

一嚼一嚏醉辄醒,醒来却苦多烦恼,醒固不恶醉亦好。

(0)

摩诃庵括子松下听弦上人弹琴

括子松,知几树,黛色遥遥入云际。

上人弹琴坐其底,十指引出七条水。

松清琴妙听者寒,松叶堆翠成高山。

流涛绕殿撼铁板,狮子欲吼复不敢。

泛声忽歇浮云住,细猱一寸猿腾去。

南园玉蝶隔花听,东海金鳷乘雾语。

颖师一曲悲昌黎,我亦闻弦别鹤悽。

悟来忽问无弦旨,指鸣弦鸣须答对。

是不是,问太史。

(0)

寄彬中

邺下老韦布,能活刀下人。

鲁连剧排难,安得专其名。

不见申包子,含悽哭秦庭。

万马度关陇,救郢却吴军。

侧闻同心人,急难等赴焚。

秦师不可出,大义凛巳明。

栽倾本莫致,安命以为贞。

(0)

蜡梅·其二

缇室阳回迎瑞气,疏林几树吐繁英。

舞花美女微含笑,辟谷仙人太瘦生。

冰雪光华应三白,肌肤绰约喜双清。

残年有客重相见,缓引椒觞话旧盟。

(0)

梅洞

岩谷云深处,冬暄花正开。

香随微雪落,讯逐早春回。

白鹿衔花去,元猿抱子来。

仙人招我隐,倚树独徘徊。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