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本来(běn lái)的意思:原本,本身应该如此
法本(fǎ běn)的意思:指法律、法规的根本、基础。
梵宫(fàn gōng)的意思:指寺庙或宫殿等建筑物的壮丽和庄严。
佛法(fó fǎ)的意思:佛教的教法和教义。
何妨(hé fáng)的意思:没有必要担心或阻止,表示无妨。
慧灯(huì dēng)的意思:指智慧的灯火,比喻启发人们智慧的事物或人。
喀巴(kā bā)的意思:形容声音大而响亮。
老幼(lǎo yòu)的意思:指年长和年幼的人,泛指各个年龄层次的人。
龙步(lóng bù)的意思:形容行走轻盈、步履矫健。
摩耶(mó yē)的意思:指迷惑不解的样子,形容人心猜疑,疑虑重重。
偏袒(piān tǎn)的意思:偏袒指偏向、偏爱某一方,对其予以特殊照顾或偏护。
塞垣(sāi yuán)的意思:指边塞的城垣,比喻国家边疆的防线或边境线。
三摩(sān mó)的意思:指人们言行不一致,言语与实际相悖。
设教(shè jiào)的意思:设立教育机构,进行教育活动。
神道(shén dào)的意思:神道是指神灵的道路,也可指宗教信仰、宗教道路。在中国文化中,神道通常指代神话中的神灵和与神灵相关的事物。
天力(tiān lì)的意思:指上天的力量,形容力量强大、无法抗拒。
象龙(xiàng lóng)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有威严和尊贵的气质。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普宁寺观赏佛教仪式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氛围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庄严与神圣。
首句“塞垣筏宝焕林珠”,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边塞的壮丽景色与佛教的宝物相融合,营造出一种既宏伟又神秘的氛围。接着,“大聚衣黄偏袒徒”描绘了众多僧侣身着黄色袈裟,裸露一侧肩膀的形象,体现了佛教僧侣的修行状态。
“宗喀巴传慧灯耀,三摩耶式梵宫图”两句,赞美了宗喀巴大师的智慧之光如同明灯照亮了佛法的道路,同时以梵宫图的形式展现了佛教建筑的庄严与美丽。这里巧妙地将人物与佛教文化相结合,凸显了佛法的崇高与深远影响。
“象龙步踏惟天力,老幼骈观与众娱”则通过生动的比喻,描述了僧侣们如同神龙般稳健的步伐,以及老少皆宜的娱乐活动,展现了佛教仪式的包容性和吸引力。这种和谐共处的场景,体现了佛法在社会中的普及与接纳。
最后,“神道何妨权设教,若论佛法本来无”表达了对宗教教育的宽容态度,同时也强调了佛法的本质在于其内在的真理,而非形式上的教条。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佛法深刻的理解和对宗教精神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佛教仪式的壮观景象,更蕴含了对佛法本质的思考和对宗教文化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拟岘台·其二
取友遍四海,江夏真无双。
怜我守幽独,闭门卧北窗。
折简呼胜士,炊黍羞羊腔。
相邀出蓬荜,登高临大江。
江山拟岘首,清绝冠此邦。
岂惟慕叔子,耆旧皆敦庞。
蛰龙卧诸葛,雏凤伏老庞。
寂寞千载后,斯人可心降。
愿言各努力,勿立憍慢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