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张次应龙图松皮冠子》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次 韵 和 张 次 应 龙 图 松 皮 冠 子 宋 /晁 说 之 儒 冠 何 事 贵 松 皮 ,一 岁 寒 来 特 自 奇 。发 尽 著 霜 相 称 得 ,歌 酬 白 雪 即 非 宜 。
- 翻译
- 为何儒生的帽子看重松树皮,一年严寒它显得特别奇特。
满头白发配上霜雪更显合适,用歌声回应白雪之曲却不太合适。
- 注释
- 儒冠:儒生的帽子,古代读书人的象征。
松皮:比喻坚韧不屈或朴素的生活方式。
一岁寒来:指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特自奇:格外引人注目,独特非凡。
发尽著霜:形容头发全白,与霜雪相映。
歌酬白雪:用歌声回应白雪,可能指高雅的音乐。
非宜:不适合,此处指可能不适合用歌声来回应。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次韵和张次应龙图松皮冠子》。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对松皮冠的赞赏。"儒冠何事贵松皮"一句,看似疑问,实则暗示了松皮冠与传统儒雅形象的不同寻常之处,它不拘泥于常规,更显独特个性。"一岁寒来特自奇"进一步强调了松皮冠在严冬时节的坚韧与不凡,仿佛在寒风中独树一帜。
"发尽著霜相称得"描绘了松皮冠与霜雪的和谐共处,象征着坚韧与高洁的品质,同时也暗示了佩戴者的品格。"歌酬白雪即非宜"则暗示了松皮冠更适合宁静深沉的环境,而非热闹的歌唱场合,体现了其内敛而深沉的气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赞扬了松皮冠的独特魅力,以及佩戴者可能具有的高尚情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