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纸笔与何庆远》
《送纸笔与何庆远》全文
宋 / 杨炎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阿连诗语已通神,玉板霜毫不厌珍。

老我簿书安用此,自应回施青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zhǐqìngyuǎn
sòng / yángyánzhèng

āliánshītōngshénbǎnshuāngháoyànzhēn

lǎo簿shūānyòngyìnghuíshīqīngchū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阿连(ā lián)的意思:指人不肯坚守原则,随波逐流,没有主见。

簿书(bù shū)的意思:指写字、记事的书籍。

不厌(bù yàn)的意思:不感到厌烦,不厌倦。

毫不(háo bù)的意思:一点也不,完全没有

回施(huí shī)的意思:指回报别人的恩惠,以报答对方的善意。

老我(lǎo wǒ)的意思:自私、自利,只顾自己而不顾他人。

青春(qīng chūn)的意思:指年轻的时期,也指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

施与(shī yǔ)的意思:施予;给予

诗语(shī yǔ)的意思:指诗人的语言表达。

霜毫(shuāng háo)的意思:形容非常细小、微不足道的事物。

玉板(yù bǎn)的意思:形容文笔极好,书法或文章写得非常漂亮。

翻译
阿连的诗歌技艺已经达到了神妙的境地,他对玉板上刻写的霜毫字迹十分珍视。
对于我这个老朽来说,处理文书工作哪里还需要这样的珍品,应该把它们赠予有才华的年轻人。
注释
阿连:诗人名。
诗语:诗歌技艺。
通神:达到极高水平。
玉板霜毫:珍贵的书法工具。
簿书:文书工作。
青春:指有才华的年轻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炎正所作,名为《送纸笔与何庆远》。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他对于文墨之物的珍视和重视。

“阿连诗语已通神”,这里的“阿连”可能是指诗人的名字或别称,表达的是诗人已经达到了一种诗意与神明相通的地步。诗歌中的语言、情感都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之美。

“玉板霜毫不厌珍”,这句中,“玉板”比喻精美的书写工具,可能是指用玉石制成的文房四宝之一——砚台;“霜毫”则形容笔锋之尖锐,如同初冬的霜花一样。诗人不仅珍视这些物品,还乐于使用它们来创作文学作品。

“老我簿书安用此”,这里的“我”指代作者自己,表明在年岁渐长后,他仍然保持着对文墨的热爱和执着。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文学事业的坚守与不懈追求。

“自应回施与青春”,这句中,“应回”可能是指家中的书房或藏书之所;“施与青春”则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即将这些珍贵的文墨物品传承给年轻一代,让他们也能在文学创作中得到启发和成长。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定而深沉的情感,透露着对朋友、对文学、对青春的美好祝愿。通过这简短的四句,我们可以窥见宋代文人对于文化传承与个人修养的重视,以及他们在生活中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作者介绍
杨炎正

杨炎正
朝代:宋   籍贯:庐陵(今江西吉安)   生辰:1145—?

杨炎正(1145—?)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杨炎正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猜你喜欢

月下观诸峰

月下看山夜色多,剖藏无奈月明何。

精神正在微茫内,不道龙蛇满眼过。

(0)

送成纪善省亲关中

端门赐告得驰归,雪霁沙堤净不泥。

寒度雁声天远近,早行林影月高低。

河源出塞金绳直,岳色连云翠盖齐。

戏綵高堂称寿毕,归期先报郑门西。

(0)

题赵仲穆秋山图

人家水槛接山窗,好在江南山水邦。

两岸云林皆落日,一天凫雁共秋江。

屋头数遍青峦九,松下吟成白石双。

野服何人正萧散,泊船归醉酒盈缸。

(0)

东征二首·其二

郊野积玄阴,白日忽沦没。

惊风西北来,虏骑何驰突。

悲君贞白姿,永诀在仓卒。

玉颜膏野草,何处收汝骨。

恩爱岂不怀,贞烈谁能越。

萧条风尘日,纪载多所阙。

曷以照君心,惟应城上月。

(0)

雨中书怀

南窗坐掩读残书,落尽梨花雨点疏。

短梦或因中酒后,轻寒已过禁烟余。

芹香堕几初归燕,泉脉通池欲上鱼。

搔首故人怀别久,欲凭尺素问何如。

(0)

漫兴四首·其四

好风轻雨趁轻雷,一洗山川罨画开。

谁道衡门无过客,春深还有燕飞来。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