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雀绕舍喧,飞鸣我心悲。
倾囷饲饿者,已罄釜中糜。
邻父拥高廪,闭户徒相嗤。
八口(bā kǒu)的意思:指家庭成员众多,口多人杂的情况。
闭户(bì hù)的意思:指关闭房门不出去,比喻不与外界接触,不愿与人交往。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东皋(dōng gāo)的意思:指人的志向高远,有远大抱负。
蹲鸱(dūn chī)的意思:形容人长时间地坐在一个地方,不愿意离开。
飞鸣(fēi míng)的意思:指鸟儿飞翔时发出的鸣声,形容欢快、喜悦的心情。
父母(fù mǔ)的意思:指父亲和母亲,家长,也泛指父母亲属。
沟瘠(gōu jí)的意思:形容沟渠荒瘠,土地贫瘠不肥沃。
苦饥(kǔ jī)的意思:形容极度的苦痛和饥饿。
流离(liú lí)的意思:形容人在外地漂泊流离,没有固定的居所或归宿。
路岐(lù qí)的意思:指道路分岔,比喻事情发展到了关键的时刻,需要作出选择。
闵默(mǐn mò)的意思:指默默地思考、沉思、思索。
默愧(mò kuì)的意思:默默地感到惭愧和羞愧。
母慈(mǔ cí)的意思:形容母亲的慈爱和关怀。
蔬食(shū shí)的意思:指吃素食,不食肉食。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脱粟(tuō sù)的意思:摆脱束缚或限制,获得自由或解放
无情(wú qíng)的意思:指人对待他人或事物冷漠无情,毫无同情心和怜悯之心。
行游(xíng yóu)的意思:行走、旅行
耘耔(yún zǐ)的意思:指农耕时用耘耔翻耕土地,比喻努力耕耘、辛勤劳动。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彭孙贻在明末清初时期创作的《秋饥杂感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饥荒时的内心挣扎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首句“行游出郭去,闵默愧流离”,诗人独自一人走出城郭,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沉默,对流离失所的人们感到愧疚。接着,“我有二顷田,八口常苦饥”两句,诗人自述虽然拥有一定的田产,但家庭人口众多,经常为饥饿所困扰。
“不能隐东皋,力耕躬耘耔”表达了诗人无法像古代隐士那样隐居田园,亲自耕作以解决温饱问题的无奈。“世乱久蔬食,每饭赋蹲鸱”描述了在动荡不安的时代里,长期只能食用粗陋的食物,连饭食都显得单调乏味。
“脱粟儿不饱,所惭父母慈”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即使是最基本的粮食也无法满足孩子的需要,这让他深感羞愧,无法面对父母的慈爱。接下来,“乌雀绕舍喧,飞鸣我心悲”通过自然界的乌鸦叫声,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哀伤与悲痛。
“天地岂无情,沟瘠委路岐”表达了诗人对天道无常、人间苦难的感慨,认为即使是天地这样的存在,也似乎对人间的疾苦无动于衷。最后,“倾囷饲饿者,已罄釜中糜。邻父拥高廪,闭户徒相嗤”则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冷漠,诗人倾尽所有帮助饥饿的人,而富有的邻居却因自己的富裕而嘲笑他。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深刻地反映了诗人面对饥荒时的个人困境和社会现实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人性、社会、自然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