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耳兽齧环,长唇鹅擘喙。
嗟君一见呼作鼎,才注升合已漂逝。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鸱夷(chī yí)的意思:指人心险恶,作恶多端。
翻覆(fān fù)的意思:翻倒、倾覆
俯仰(fǔ yǎng)的意思:低头和抬头的动作,表示对上级或长辈的敬重和顺从。
高张(gāo zhāng)的意思:形容紧张、充满压力和焦虑。
古书(gǔ shū)的意思:指古代的书籍,尤指古代的经典著作。
尽日(jìn rì)的意思:整天,一整天
良计(liáng jì)的意思:良好的计策或策略
三趾(sān zhǐ)的意思:指动物的前爪或后脚的三个趾。
三角(sān jiǎo)的意思:三角形,指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形状。
升合(shēng hé)的意思:升:上升;合:合并。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事物合并后变得更加强大。
有用(yǒu yòng)的意思:有益、有价值、有帮助。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表现了诗人对古董的鉴赏和生活智慧的体现。诗中通过对一件古铜器的细致描述,展现了诗人的观察力与想象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
首先,"只耳兽齧环,长唇鹅擘喙"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古铜器上的装饰和造型,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古代工匠技艺的赞赏。随后,"三趾下锐春蒲短,两柱高张秋菌细"则是对器物形态的具体描写,其中“春蒲”、“秋菌”的比喻,不仅增加了诗句的生动性,也暗示了器物的精巧与古雅。
在接下来的"君看翻覆俯仰间,覆成三角翻两髻"中,诗人通过对器物使用方式的描述,展现了其构造之巧妙。这里,“俯仰”、“翻覆”的动作描写,不仅展示了器物设计的智慧,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然而,在"古书虽满腹,苟有用我亦随世"一句中,苏轼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即便自己学富五车,对于实用的器物也愿意顺应时代的需求去理解和运用。这种豁达的人生智慧,是诗人深厚文化底蕴与生活哲学的体现。
最后,"嗟君一见呼作鼎,才注升合已漂逝。不如学鸱夷,尽日盛酒真良计"则是在提醒人们不要过于执着于物品的名称或形式,而应该关注其实际用途和价值。这里,“鸱夷”意指古代以竹筒盛酒的一种方式,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实用主义的推崇,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态度:珍视简单而有效的幸福。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在鉴赏古董方面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它透露了诗人超脱物质,追求精神自由和生活智慧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