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里(bǎi lǐ)的意思:表示距离很远,指非常遥远的地方。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不辞(bù cí)的意思:不顾、不避。
采薪(cǎi xīn)的意思:指辛勤劳动,勤勉工作。
车轮(chē lún)的意思:车轮是指车辆上的轮子,比喻事物的不断变化或轮番交替。
驰道(chí dào)的意思:形容车马奔驰行驶的宽阔道路。
大车(dà chē)的意思:指大型车辆或载重量大的车辆。
当道(dāng dào)的意思:指某种事物当前处于主导地位或盛行的状态。
东渐(dōng jiān)的意思:指东方的力量向西方扩张,特指中国古代文化的东传西渐。
橐驼(tuó tuó)的意思:比喻背负重担的人。
拂天(fú tiān)的意思:形容雄壮、威武的气势。
古辙(gǔ zhé)的意思:指古代车辙,比喻古代的道路或事物。
混同(hùn tóng)的意思:混淆、混合在一起
界址(jiè zhǐ)的意思:指界定边界、确定范围。
金山(jīn shān)的意思:指富有的矿山,也用来比喻财富或宝贵的事物。
卷甲(juǎn jiá)的意思:指战士们穿着盔甲,准备战斗的样子。形容士兵备战的气势。
六州(liù zhōu)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的六个州,泛指天下、全国。
龙角(lóng jiǎo)的意思:比喻非常罕见的事物或稀有的珍品。
轮囷(lún qūn)的意思:指人们合作共同劳动,互相帮助完成一项任务或工作。
落子(lào zi)的意思:指在围棋或象棋中,将棋子放在棋盘上的某个位置,也泛指在各种情况下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
矛戟(máo jǐ)的意思:指战争或争斗中双方相互对峙,准备交战的状态。
南北(nán běi)的意思:南北表示方向,也可以表示两个相对的地点或事物。
平林(píng lín)的意思:指平坦的原野或平地
青草(qīng cǎo)的意思:指年轻人或者未经世事的人。
取平(qǔ píng)的意思:取得平衡、达到平等的状态
屈膝(qū xī)的意思:屈服,低头认输
犬牙(quǎn yá)的意思:形容武器或工具锋利,咬合严密。
日相(rì xiāng)的意思:指人的相貌或气质在日光下显得美丽动人。
石郎(shí láng)的意思:指年轻力壮、勇猛有为的青年人。
松烟(sōng yān)的意思:形容炊烟袅袅升起的样子。也用来比喻事物的兴盛景象。
松花(sōng huā)的意思:指松树上的花朵,比喻美好的事物。
天马(tiān mǎ)的意思:形容思维或想象自由奔放,不受拘束。
铜柱(tóng zhù)的意思:比喻坚固不倒的支撑物或人。
万井(wàn jǐng)的意思:形容房屋众多,楼宇林立。
委靡(wěi mǐ)的意思:形容精神或身体疲乏不振、无精打采
无尽(wú jìn)的意思:没有尽头,没有止境
昔日(xī rì)的意思:过去的日子;往日;以前
相投(xiāng tóu)的意思:指志趣相投,彼此投合。
相传(xiāng chuán)的意思:据传说;根据传统
相酬(xiāng chóu)的意思:相互回报,互相报答
小车(xiǎo chē)的意思:小车指的是一种轻便的交通工具,用来比喻力量、地位等方面较小的人或事物。
玄云(xuán yún)的意思:指神秘而难以捉摸的事物或人物。
雪兔(xuě tù)的意思:指人的心思机敏,反应敏捷。
雪山(xuě shān)的意思:指高山上积雪覆盖的景象,也用来比喻高耸入云的山峰。
阴阴(yīn yīn)的意思:形容阴暗、阴森、阴沉的样子。
辙迹(zhé jì)的意思:指行车车轮留下的印痕,比喻前人的经验或事迹可以供后人学习借鉴。
八百里(bā bǎi lǐ)的意思:指距离很远,数值很大。
- 鉴赏
这首《松林行》描绘了八百里松林的壮丽景象与历史故事,以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开篇以“阴阴松林八百里”勾勒出一片幽深广袤的森林,接着通过“玄云卷甲天马来,雪兔霜狐先委靡”两句,巧妙地将松林的威严与生机展现出来,仿佛连天空中的云彩都为之低垂,而林中的野兽也显得弱不禁风。
“山前犬牙十六州,石郎屈膝轻相投”进一步渲染了松林的雄伟气势,山峰如犬牙交错,石像似乎也对这自然奇观低头致敬。随后,“浅沙圆石古辙迹,草青草枯无尽愁”则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引发读者对岁月变迁的感慨。
“□□拂天镇南北,万井燃松烟似墨”描绘了松林对周边环境的深远影响,无论是天空还是村落,都被松林的气息所笼罩。最后,“大车□□龙角全,小车轮囷束矛戟”可能是指古代战争场景,大车装载着全副武装的士兵,小车则可能携带武器,展现了松林下军事活动的紧张氛围。
“松花落子□复抽,不如昔日当道稠”表达了对过去繁荣景象的怀念,松树的花落了又开,但似乎不及往昔茂盛。而“采薪之人不辞□,出郭十里争相酬”则体现了人们对松林资源的利用与珍惜,即使远至十里也要前来获取。
“君不闻雪山之西铜柱南,混同鸭绿成东渐。金山橐驼争贡宝,剪取平林作驰道。”结尾部分通过类比,将松林的景象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雪山、铜柱、鸭绿江、金山、橐驼等元素,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也暗示了松林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它对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松林行》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作,更是通过对松林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上元日驾幸太乙宫烧香
金舆晨动暖风微,比屋欢呼望帝晖。
天喜宴开祈福地,云深香满侍臣衣。
九韶凤舞当双阙,万烛龙趋护六飞。
为与吾民同乐事,月寒犹未下端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