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舌(bǎi shé)的意思:形容能言善辩、口才极佳的人。
常则(cháng zé)的意思:指常常遵守的原则、准则或规范。
何烦(hé fán)的意思:何烦是一个四字成语,意为“为什么要麻烦自己”。它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不愿意做麻烦或费力的事情。
借问(jiè wèn)的意思:用借口问借,实际上是借机询问。
弄音(nòng yīn)的意思:指故意玩弄言辞,追求文字游戏,以取得一时的口舌之利。
鸣高(míng gāo)的意思:指声音高亢、响亮。
末俗(mò sú)的意思:指人品高尚,不受世俗之累。
无常(wú cháng)的意思:无常指事物的变化无常、不稳定,常常用来形容世事变幻莫测,人事无常。
- 翻译
- 百舌鸟在高高的树上鸣叫,它的声音变化多端。
请问这声音为何如此频繁,现代社会人们不再崇尚沉默。
- 注释
- 百舌:鸟名,因其能模仿多种鸟鸣而得名。
高树:指树梢或高处。
弄音:玩弄声音,此处指百舌鸟鸣叫。
无常则:没有固定的规律或模式。
借问:请问,表示询问。
声何烦:声音为何如此频繁。
末俗:末世,指现代社会。
尚:崇尚。
默:沉默。
-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并蕴含哲理的五言绝句。诗人通过描写“百舌鸣高树”,表现了自然界声响的丰富多彩和变化无常,借此抒发对世间喧嚣与沉默态度的思考。
“弄音无常则”一句,透露出一种对声音、音乐或语言运用规律性的探讨,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于世事变幻莫测的感慨。"借问声何烦"则是诗人对周遭喧哗之声感到困惑和不解,进而引发出“末俗不尚默”这一深刻议论。
“末俗不尚默”暗示了诗人对于当世浮躁、好争好吵的风气所持有的批评态度。在这里,“末俗”指的是世道衰微,人们品德下滑;“不尚默”则意味着人们不再重视沉默和内省,而是追求表面的喧嚣与张扬。这一观点显示了诗人对于内在修养和精神宁静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声响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于当世之弊的深刻见解,以及对个人修养所持有的崇高理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战功图送刘太参归会川
云头闪闪蚩尤拖,西南昏障海岳那。
天阍羽檄惊四野,虎头猿臂分携戈。
漫天氛祲一时扫,丹书好事图争摩。
云旗铁骑纷不尽,元戎盖拥英番番。
首函凤四清油渍,面缚铨哲轻鞍驮。
甲兵滇池一濯洗,胭脂万顷翻苍波。
街前咸叹汉骠骑,幕南清尽归来初,天生豪杰安山河。
愿毕笑返青山阿,如斗金印那用他。
游从赤松谅不死,千年铜狄时摩挲。
云台麟阁今若何,且听世世滇讴歌。
壶山归去得已多,于戏,壶山所得良已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