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头(bái tóu)的意思:指人到老年时头发变白,也用来形容夫妻恩爱长久。
半面(bàn miàn)的意思:指人的面部表情或态度只显示出一部分,而隐藏了真实的想法或情感。
干戈(gān gē)的意思:干戈是一个多义词,通常表示战争、战斗或武器。它也可以指代战争的形式、斗争的手段或冲突的痕迹。
故自(gù zì)的意思:自己故意做出某种行为或采取某种态度。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面妆(miàn zhuāng)的意思:指人的外貌或装饰的样子。
明朝(míng cháo)的意思:指明亮的早晨,也比喻充满希望和光明的时代。
任兴(rèn xīng)的意思:任兴指的是在担任职务或从事某项工作时充满朝气和干劲,积极主动地去做事情。
山川(shān chuān)的意思:山川指的是山和河流,代表着自然景观。
上帝(shàng dì)的意思:指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
社稷(shè jì)的意思:社稷是指国家的神明和国家的繁荣昌盛。
叔子(shū zǐ)的意思:指父亲的弟弟,也泛指辈分比自己大的男性亲属。
太平(tài píng)的意思:太平指的是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状态,也可以表示和平、安宁的境地。
头难(tóu nán)的意思:遇到困难,难以解决。
万国(wàn guó)的意思:指世界各国,表示众多国家的集合。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锡杖(xī zhàng)的意思:指古代僧人所用的金属杖,比喻高僧、高人的德行和修为。
兴亡(xīng wáng)的意思:兴指兴盛,亡指衰亡。形容事物的兴盛和衰亡。
揖逊(yī xùn)的意思:揖逊是指向对方表示敬意或服从,自己退让的一种姿态。
有意(yǒu yì)的意思:有趣或有价值的
治康(zhì kāng)的意思:指治理国家,保障人民的安康。
半面妆(bàn miàn zhuāng)的意思:形容人的面容或气质只展现出一部分,隐藏了另一部分。
太平策(tài píng cè)的意思:指治理国家、平定混乱局势的良策。
- 注释
- 靡有常:没有固定不变。
干戈揖逊:战争与和平的交替。
叔子:历史上贤明的人物。
襄阳:地名,此处象征重要的战略要地。
- 翻译
- 上帝对人的恩宠没有固定不变,江水奔流任由历史兴衰更迭。
战争与和平的交替,就像一根锡杖,掌控在手中,江山社稷如同半面妆容,变化无常。
自古以来没有人能比得上叔子的贤明,他仍怀有保家卫城的决心,如襄阳般重要。
我已年迈,难以等待太平盛世的到来,期待明天各国能建立繁荣安康的政局。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金陵二首(其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变迁的描绘,表达了对人事无常、兴亡更替的感慨,以及对英雄人物如叔子(可能指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的敬仰,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于国家太平、社会安定的期盼。
首句“上帝于人靡有常”,以神明喻指历史的无常,暗示人间的盛衰兴亡并非人力所能左右。次句“江流何处任兴亡”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无常,江水东流,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兴衰故事。
“干戈揖逊一锡杖”借用了历史典故,可能暗指战争与和平的交替,而“社稷山川半面妆”则形象地描绘了江山社稷的沧桑变化,如同被历史涂抹上了一半的妆容。
“故自无人比叔子”是对诸葛亮的赞美,认为无人能及他的智谋和忠诚,他保住了襄阳,象征着对贤才的怀念和对安定局面的向往。“尚怜有意保襄阳”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保境安民精神的敬仰。
最后两句“白头难待太平策,万国明朝建治康”直抒胸臆,诗人感叹自己年事已高,难以亲眼见到天下太平,但仍然期待未来的盛世,国家能够实现长久的繁荣与安康。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憧憬。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