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是欲雨时,朝阴凛岩壑。
燥响欲相凭,风来能领略。
风停叶静时,雨从何处著。
篷音非出虚,瓢音太伤朴。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尘土(chén tǔ)的意思:指尘埃、灰尘,也用来比喻贫穷、卑微、平凡。
得似(de sì)的意思:像是、仿佛
扶桑(fú sāng)的意思:扶桑是指日本的古称,也用来比喻东方国家或东方文化。
高枝(gāo zhī)的意思:指人在社会地位、职位等方面比别人高出许多。
宫角(gōng jiǎo)的意思:指宫殿中的尖角,比喻位高权重的人。
海岳(hǎi yuè)的意思:形容山势高大、雄伟壮丽。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可乐(kě lè)的意思:形容人心情愉快、快乐。
空山(kōng shān)的意思:形容寂静无人的山谷中传来的声音。
夔襄(kuí xiāng)的意思:指忠诚奉公、无私奉献的精神。
领略(lǐng lüè)的意思:领会、体会、理解。
乃可(nǎi kě)的意思:可以、能够
荏苒(rěn rǎn)的意思:指时间过得很快,转瞬即逝。
如雨(rú yǔ)的意思:形容数量多且连续不断,如雨一般。
飒飒(sà sà)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摩擦声等清脆而响亮的声音。
笙鹤(shēng hè)的意思:形容音乐美妙动听,像笙笛和鹤鸣一样悦耳动人。
霜野(shuāng yě)的意思:指冬天寒冷的田野。
霜林(shuāng lín)的意思:形容秋冬季节寒冷的景象。
索索(suǒ suǒ)的意思:形容声音轻微而连续,或者形容行动轻盈迅速。
天籁(tiān lài)的意思:指非常美妙动听的声音或音乐。
万叶(wàn yè)的意思:形容数量极多,无法计数或统计。
闻风(wén fēng)的意思:指听到某人或某事的消息,立即有所行动或作出反应。
细听(xì tīng)的意思:仔细倾听,注意细节
相谑(xiāng xuè)的意思:彼此互相猜忌、怀疑对方的意图和动机。
相摩(xiāng mó)的意思:指两个物体相互摩擦,互相碰撞。
潇洒(xiāo sǎ)的意思:形容人的举止、态度轻松自如,不受拘束
须臾(xū yú)的意思:极短的时间;片刻
岩壑(yán hè)的意思:指山谷之间的峡谷或深沟,也用来比喻困苦、艰险的处境。
野物(yě wù)的意思:指野生动物或野生植物。
一叶(yī yè)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变化或转折。
诗人以精妙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山谷晨 雨的声音图景。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开篇即写“日未出扶桑,云犹屯海岳”,设定了一个朦胧晨光中的高远山岭,云雾缭绕其间,为后文描写雨声奠定了氛围。
接着,“宛是欲雨时,朝阴凛岩壑”透露出天气的变化和即将到来的雨水。这里的“宛是”二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感受,而“朝阴凛岩壑”则描绘出山谷间阴冷的氛围,预示着雨水即将降临。
随后,“霜林乱叶多,荏苒乾未落”中,“霜林”二字生动地勾勒出秋天树木上的霜气,而“荏苒乾未落”则展示了树叶在风雨交加中的摇曳状态。
“飒飒满空山,细听微雨作”一句,是诗中极富表现力的描写。这里的“飒飒”声音形象地展现了初起的雨声,而“细听微雨作”则表达了诗人对这初雨细节的关注和欣赏。
接下来的“一叶初自吟,万叶竞相谑。就彼最高枝,相摩应宫角”中,“一叶初自吟”写出了雨滴初落时与树叶的互动,而“万叶竞相谑”则描绘了更多的树叶参与到这种声音游戏中。“就彼最高枝,相摩应宫角”更是将这场景推向高潮,仿佛听到了树梢间雨滴和树叶摩擦的声音。
诗人接着写道:“燥响欲相凭,风来能领略。须臾不闻风,但听雨索索。”这里,“燥响”指的应该是干燥的声响,而“风来能领略”则表明在风的带动下,这些声音得以传递开去。“须臾不闻风,但听雨索索”一句,则更深化了诗人对于雨声的专注和欣赏。
最后,“是雨亦无奇, 如雨乃可乐。风停叶静时,雨从何处著。”表达了一种平常之中发现美好的情感,而“霜野物声乾,终带尘土浊。篷音非出虚,瓢音太伤朴”则是对自然界声音的进一步描写和评价。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声音形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雨滴敲击声响的山谷之中,让人仿佛能够聆听到那远处传来的微雨之音,以及它与树叶、岩石间产生的交响。诗中的意境清新,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声音美的独特感悟和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