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兵符(bīng fú)的意思:兵符指的是古代将军或统帅所使用的军令牌,也用来比喻掌握军权或决定胜负的权力。
赤壁(chì bì)的意思:指战国时期楚汉之间的著名战役,也泛指智勇激烈的战斗。后来成为形容局势紧张、敌对双方势均力敌的战斗场面。
传闻(chuán wén)的意思:指没有确凿证据的消息或传说。
促织(cù zhī)的意思:促进纺织工作的进行。
地道(dì dɑo)的意思:指真正具有本地特色或特点的,与地方风俗、文化等紧密相关的。
烽火(fē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或战乱时期,战火四起,烽烟弥漫的景象。
汉节(hàn jié)的意思:指节俭、节约的精神和行为。
江山(jiāng shān)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版图,也指国家的统治地位和政权。
鸣高(míng gāo)的意思:指声音高亢、响亮。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山半(shān bàn)的意思:山的一半,指山势的高峻险峻。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微霜(wēi shuāng)的意思:指秋天初霜,形容天气转凉,但寒冷程度尚不深。
一时(yī shí)的意思:一小段时间内,暂时的。
载途(zài tú)的意思:指承载着未来前景、希望和成就的道路或途径。
- 鉴赏
这首《秋日奉命南征》描绘了秋天行军的景象与心境,充满了壮志豪情和历史沧桑感。
首句“促织鸣高树”,以秋夜中促织的鸣叫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暗示着即将开始的征战之旅。接着,“微霜已载途”一句,通过描述路上已铺满薄霜,进一步渲染了秋季的寒冷与肃杀,同时也预示着征程的艰难。
“十年怀汉节,千里借兵符”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对当前使命的坚定。这里“汉节”和“兵符”分别象征着权力与军事指挥权,表明诗人曾有过长期的为国效力的经历,并且在此次南征中肩负着重要的军事责任。
“地道遥分楚,江山半入吴”则展现了行军路线的广阔与复杂,将战场置于楚地与吴地之间,暗示了战争的范围可能跨越多个地区。同时,这一句也蕴含了对地理环境的描绘,显示了诗人对地形地貌的熟悉与适应。
最后,“传闻赤壁战,烽火一时无”以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作为背景,引出对战争结果的想象。这里的“烽火一时无”可能意味着战争的结束或暂时的平静,但也有可能是暗示战争的激烈与残酷。整体而言,这句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战局的预想。
综上所述,《秋日奉命南征》不仅描绘了行军途中所见之景,更蕴含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全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在面对国家大事时的豪情壮志与深思熟虑。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