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满亏俄及,缘明晦易侵。
不愁妨玉兔,常恐近浮阴。
这首明代诗人徐祯卿的《十六夜月》描绘了月亮从初亏到盈亏变化的过程,以及月光在明亮与昏暗之间交替的影响。"乍满亏俄及,缘明晦易侵",形象地展现了月亮的盈亏快速转换,以及月色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暗示时光流转之快。
"不愁妨玉兔,常恐近浮阴",诗人以玉兔比喻明亮的月光,表达对皎洁月色的喜爱,但又担心月光被乌云遮蔽,流露出淡淡的忧虑。"白露丹枫急,清光紫闼深",通过描绘秋夜的白露和丹枫,进一步渲染了月色的清冷和深邃。
最后两句"如何鸿雁意,噭噭有惊音",诗人将月夜的寂静与鸿雁的叫声相结合,寓意着月夜的孤独和远方的思念。鸿雁的叫声增添了诗歌的情感色彩,使得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也寓含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月为线索,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月光变化的敏感和对远方的挂念,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落日澹芳草,烟际一鸥浮。
西湖好处,君去千里为谁留。
坐想敬亭山下,竹映一溪寒水,飞盖共追游。
况有尊前客,相对两诗流。笑谈间,风满座,气横秋。
平生壮志,长啸起舞看吴钩。
红白山花开谢,半醉半醒时节,春去子规愁。
梦绕水西寺,回首谢公楼。
雨馀叠巘浮空,望中秀色仙都是。
洞天未锁,人间春老,玉妃曾坠。
锦瑟繁弦,凤箫清响,九霄歌吹。
问分香旧事,刘郎去后,知谁伴、风前醉。
回首暝烟千里。但纷纷、落红如泪。
多情易老,青鸾何许,诗成谁寄。
斗转参横,半帘花影,一溪寒水。
怅飞凫路杳,行云梦断,有三峰翠。
极目烟波远接天,红尘疏处结三椽。
不忧风景来朝没,只恐水云到晚连。
青黛山边飞白鹭,绿杨堤畔泊渔船。
悠然此地真堪乐,半是人间半是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