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僧》
《赠僧》全文
明 / 王立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杖锡去何迟,东林烟雨微。

出山吟更苦,得禄意多违

钟鼓侈斋磬,袈裟客衣

自令身得度僧俗皈依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出山(chū shān)的意思:离开山林,进入社会活动;指人从隐居状态中走出来,重新投入社会。

得度(de dù)的意思:指人的行为举止得体、合宜,不过分、不失分寸。

东林(dōng lín)的意思:指东晋时期桓温、桓玄父子的势力范围,后来泛指权贵集团。

多违(duō wéi)的意思:违背多次

皈依(guī yī)的意思:指信仰宗教或追随某种思想而改变信仰或立场。

袈裟(jiā shā)的意思:指佛教僧人穿的衣服,也用来比喻假装虔诚或伪装自己。

客衣(kè yī)的意思:指外来的客人,也指外地来的人。

僧俗(sēng sú)的意思:指出家人和俗家人的对立关系,也可用来形容人的行为举止与修养的高低。

杖锡(zhàng xī)的意思:指拄着拐杖的老人,用以比喻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人。

钟鼓(zhōng gǔ)的意思:指宴会或庆典上的钟声和鼓声,也用来比喻各种喜庆、热闹的场合。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立道的《赠僧》描绘了一位僧人离开山中的场景。"杖锡去何迟",以杖锡象征僧人的行脚,表现出僧人步履的缓慢与内心的犹豫,可能是对尘世生活的留恋或对修行道路的深思。"东林烟雨微",则通过东林寺的朦胧烟雨,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出山吟更苦,得禄意多违",进一步揭示了僧人内心矛盾,出山弘法虽然重要,但世俗的名利诱惑与出家初衷往往相悖。"钟鼓侈斋磬",暗示寺庙的热闹与僧人的清修生活形成对比,反映出僧人对于繁华声色的淡泊态度。

"袈裟厌客衣",表达了僧人对于繁琐应酬的厌倦,更向往简单纯粹的僧侣生活。最后两句"自令身得度,僧俗尽皈依",表达了僧人坚守自我,希望通过自身的修行和言行,引导世俗之人走向佛法,体现了其高尚的佛门情怀和责任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僧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僧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决心,以及对佛法传播的执着。

作者介绍

王立道
朝代:明

(1510—1547)明常州府无锡人,字懋中,号尧衢。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有《具茨集诗文》。
猜你喜欢

园庐

天假残年使荷锄,白头父子守园庐。

四朝曾遇千龄会,七世相传一束书。

物理从来多倚伏,人情莫遣得亲疏。

功名自有英雄了,吾辈惟当忆遂初。

(0)

西兴泊舟

衰发不胜白,寸心殊未降。

避风留水市,岸帻倚船窗。

日上金镕海,潮来雪捲江。

登临数奇观,未易敌吾邦。

(0)

自警

堕发满晨梳,荒畦入晚锄。

凉生团扇阨,病退短筇疏。

圣道功殊浅,尘缘习未除。

青灯幸如故,勉近读残书。

(0)

自咏

满梳晨起发凋零,亭午柴门未彻扃。

万事忘来尚忧国,百家屏尽独穷经。

楠枯倒壑虽无用,龟老支床故有灵。

梦里骑驴华山去,破云巉绝数峰青。

(0)

自咏二首·其二

谢事客谁过,闲游吏不诃。

家人争稗粥,邻叟和畬歌。

静夜诗成祟,新春睡有魔。

年光本无尽,未用叹蹉跎。

(0)

杂书幽居事五首·其四

贫困虽终老,胸中尚浩然。

直令头抢地,未害鼻撩天。

种菜悭三亩,苫茅仅数椽。

布衾常不暖,夜夜亦安眠。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