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白面(bái miàn)的意思:白色的面粉。也用来形容人的面色苍白。
薄暮(bó mù)的意思:指傍晚时分,太阳快要落山,天色已经暗下来的时候。
不盈(bù yíng)的意思:不满足,不足够。
采地(cǎi dì)的意思:指占有、侵占他人的土地或领土。
地黄(dì huáng)的意思:指黄土,也用来形容土地贫瘠、不肥沃。
地光(dì guāng)的意思:指太阳光照射到地面上的现象。也比喻明亮的光线。
何用(hé yòng)的意思:没有什么用处或者价值。
糇粮(hóu liáng)的意思:指储存足够的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饥肠(jī cháng)的意思:形容非常饥饿。
口食(kǒu shí)的意思:指吃饭的事情,也指食物。
苦饥(kǔ jī)的意思:形容极度的苦痛和饥饿。
凌晨(líng chén)的意思:指天亮前的时刻,即清晨的时候。
门家(mén jiā)的意思:指门第,即贵族、显贵之家。
岁晏(suì yàn)的意思:岁月平静,年景安宁。
田中(tián zhōng)的意思:指人在田间劳作,形容勤劳努力。
早霜(zǎo shuāng)的意思:早霜指秋天初霜出现的早晨,比喻事物的变化或者危险的预示。
朱门(zhū mén)的意思:指高门大户、富贵之家。
白面郎(bái miàn láng)的意思:指面色白皙的年轻男子,也用来形容年轻俊美的男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村困境的图景,通过对自然灾害和贫苦百姓生活状况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于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开篇两句“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直接揭示了农业生产受到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春天无雨导致麦子枯萎,而秋天过早的霜冻又摧毁了禾苗,从而影响到了农民的口粮。
接着,“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进一步强调了农作物的损失和人民的饥饿。诗人用“岁晏”指代年末,意味着收成之际却“无口食”,表明农业生产的失败直接导致了民众的饥荒。而“田中采地黄”则是对农作物枯萎状况的具体描写。
在“采时将何用,持以易糇粮”的两句中,诗人通过提问方式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困惑。农民辛勤劳作所得仅能换取些许粮食,反映出社会经济结构的问题。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则是描绘一天辛苦劳作却收获甚微的农人生活状态,早起晚睡,但收获寥寥。
至于“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诗人转而写到了农产品流向富贵之家的现象,即便宜行事的商人将稀缺的粮食高价出售给有钱人家,以此满足他们养育肥壮马匹的奢侈生活。而“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中的“照地光”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些受宠爱之物所散发出的光彩,暗喻着权贵们对财富的炫耀。
最后,“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中诗人表达出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能将养肥了马匹所剩余的食物换成稀缺的粮食,以解除民众的饥饿之苦。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仁爱情怀,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对贫富差距的深刻批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唐代农村生活的艰辛与社会矛盾,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