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谙知(ān zhī)的意思:对某一领域或事物非常熟悉,并且能够深刻理解和掌握。
不学(bù xué)的意思:不愿意学习或不肯学习。
不为(bù wéi)的意思:不关心,不理会
不佞(bù nìng)的意思:不愚昧,不愚笨,不愚蠢
从教(cóng jiào)的意思:指开始从事教育工作,成为一名教师。
到处(dào chù)的意思:四处,各个地方
多般(duō bān)的意思:多种多样、各种各样
逢场(féng chǎng)的意思:遇见机会或场合
古往(gǔ wǎng)的意思:古代的过去时光或历史。
恨海(hèn hǎi)的意思:指极深的仇恨之海,比喻深深的仇恨。
今来(jīn lái)的意思:指现在、近来的时候。
酒困(jiǔ kùn)的意思:因疲劳或饮酒过量而昏昏欲睡的状态。
看透(kàn tòu)的意思:洞察事物的本质,看清真相。
可喜(kě xǐ)的意思:令人欣喜、值得庆贺。
孔子(kǒng zǐ)的意思: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这个成语指的是尊敬孔子和他的思想,也用来形容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老来(lǎo lái)的意思:指年纪大了以后。
乃翁(nǎi wēng)的意思:指年老体弱的人。
佞佛(nìng fó)的意思:指虚伪的人,假装虔诚的佛教徒。
栖栖(xī xī)的意思:形容人没有安定的居所,四处漂泊。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说古(shuō gǔ)的意思:讲述古代的事情或传说
物外(wù wài)的意思:超越尘世的境界,指人们追求超脱物质欲望的心境。
戏衫(xì shān)的意思:形容言语或行为轻浮、不庄重。
心里(xīn lǐ)的意思:指人的内心思想、感情、意愿等。
惺惺(xīng xīng)的意思:形容人心地善良、体贴,富有同情心。
虚空(xū kōng)的意思:指没有实质内容或没有意义,空无一物。
许多(xǔ duō)的意思:很多,大量
一时(yī shí)的意思:一小段时间内,暂时的。
杂剧(zá jù)的意思:指杂乱无章、混乱不堪的局面或事物。
只如(zhī rú)的意思:只如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意思是只有像某种特定的人或事物一样才能达到某种效果。
作戏(zuò xì)的意思:表演戏剧或玩弄别人,以达到某种目的。
逢场作戏(féng chǎng zuò xì)的意思:在特定场合下做假装或表演,以达到某种目的。
古往今来(gǔ wǎng jīn lái)的意思:指过去到现在的所有时期,形容时间的长久流逝。
- 注释
- 老来:老年时期。
历遍:经历遍。
人间:世间。
物外:超脱世俗。
虚空:空虚。
恨海愁山:内心的痛苦和忧虑。
花迷:被花迷惑。
酒困:沉醉于酒。
惺惺地:清醒的样子。
觅睡:寻找睡眠。
逢场作戏:随性生活。
乃翁:我。
心里:内心。
般事:事情。
蕲:祈求。
佞佛:拜佛。
栖栖:忙碌。
孔子:古代著名思想家。
懒共:懒得与。
杂剧打了:结束了杂剧表演。
呆底:愚笨的人。
- 翻译
- 年老时最令人欣喜的是,经历过世间百态,深知世事之外。
洞察了虚无,将心中的恨和忧虑一并揉碎。
不再被花迷惑,不受酒所困,始终保持清醒。
吃饱后找地方睡觉,醒来后随性而为,如同演戏。
别提古今之事,我心中并无太多牵挂。
我不求成仙或信佛,也不像孔子那样忙碌奔波。
懒得与贤者争斗,任由他人嘲笑,我就是这样。
结束杂剧表演,戏服也随意赠予那些呆板之人。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朱敦儒所作,名为《念奴娇·老来可喜》。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态度的诗篇。
“老来可喜,是历遍人间,谙知物外。”这里作者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老年,认为通过经历世事,能够超脱世俗纷争,对万物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看透虚空,将恨海愁山,一时挼碎。”诗人表达了对于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洞察力,并且能够将这些烦恼一扫而空,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免被花迷,不为酒困,到处惺惺地。”这几句显示出作者对待红尘的态度,他不愿意沉迷于世间的诱惑,如美色(花)和酒精(酒),而是保持一种清醒自守的生活状态。
“饱来觅睡,睡起逢场作戏。”这两句描绘了作者平淡的日常生活,无论是吃饭还是睡觉,都不以世俗标准为重,而是随遇而安,用游戏的心态对待人生。
“休说古往今来,乃翁心里,没许多般事。”诗人表达了对于历史和现实的超然态度,对于各种复杂的人间纷争不再放在心上。
“也不蕲仙不佞佛,不学栖栖孔子。”这里作者明确表示自己并非追求成仙,也不向往佛家清净之境,更不模仿儒家的拘谨礼节,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超脱和个人自由选择。
“懒共贤争,从教他笑,如此只如此。”作者对于世间的争斗、是非持一种淡然态度,倡导以笑容面对一切,这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智慧。
“杂剧打了,戏衫脱与呆底。”最后两句则描写了诗人对于生活中各种繁杂戏剧的看破和超越,用戏子换下戏服的动作比喻自己已经摆脱了世间的是非恩怨,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还原到最为纯净的状态。
总体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豁达人生的哲学,也展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和生活态度的一种个人选择和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