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固无伴,愁来谁可商。
未呼桀溺隐,且学牧皮狂。
渐疑蓬户内,亦不复黄唐。
这首诗《散愁(其二)》由明代诗人魏学洢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哲思,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愁绪时的复杂心境与自我调适之道。
首联“得意固无伴,愁来谁可商”,开篇即道出了人生的两面性:在得意之时,虽无人能分享喜悦;而当愁绪来袭,却也无人可倾诉心事。这种孤独感与无奈之情,直击人心深处。
颔联“未呼桀溺隐,且学牧皮狂”,这里引用了古代典故,表达了诗人既不愿像避世的高士桀溺那样隐居,也不愿像放浪形骸的牧羊人一般狂放不羁,而是寻求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平衡状态,以求得内心的宁静与解脱。
颈联“枘凿从千态,牢骚付九章”,进一步阐述了诗人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与不公,选择以豁达的心态去接受,将内心的不满与抱怨寄托于文学创作之中,通过文字来释放情感,寻求心灵的慰藉。
尾联“渐疑蓬户内,亦不复黄唐”,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追求,即使身处简陋的蓬户之中,也不再怀念远古时代的盛世太平,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与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散愁为主题,通过诗人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面对人生愁绪时的复杂情感与自我调适的过程,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充满了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
吴江水好吴岫灵,吴人晰白神气清。
当须比屋皆佳器,奈何傥有名公卿。
究观是事见藏伏,例学浮图超死生。
遂令才智蓄利泽,若日不下沾四瀛。
勤师内外久著力,文字骨节初老成。
十年栖迟辇毂下,渊然澹薄无经营。
惜哉明了足见解,独擘迅翮翻青冥。
残秋忽别东南去,尘土摆落衣裾轻。
西湖胜处拂谈席,绿波画舫吾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