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龙 门 寺 一 首 宋 /王 阮 傍 石 寻 幽 径 ,穷 源 得 梵 城 。塔 光 侵 地 发 ,龙 气 逼 山 清 。是 处 堪 吾 老 ,何 年 遂 此 生 。霜 林 知 客 意 ,一 夜 战 秋 声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此生(cǐ shēng)的意思:指一生、一世、终身。表示此生的时间范围,强调某种情感或决心将会贯穿整个人生。
梵城(fàn chéng)的意思:指僧人修行的地方,也用来比喻僻静幽美的地方。
客意(kè yì)的意思:指客人的意思或意见。
龙气(lóng qì)的意思:指雄壮威武的气势,也可表示某人斗志昂扬、气势磅礴。
侵地(qīn dì)的意思:侵犯土地或领土。
穷源(qióng yuán)的意思:指问题或困难的根源所在。
秋声(qiū shēng)的意思:指秋天的声音,比喻悲凉、寂寞的声音。
是处(shì chù)的意思:指人的品行或处事态度不端正,没有原则,不守诚信。
霜林(shuāng lín)的意思:形容秋冬季节寒冷的景象。
寻幽(xún yōu)的意思:寻找幽静、幽深的地方或事物。
夜战(yè zhàn)的意思:指在夜晚进行战斗或作战。
一夜(yī yè)的意思:指短暂的时间内发生的事情或变化。
幽径(yōu jìng)的意思:幽径指的是幽静的小道或小径。
知客(zhī kè)的意思:知道怎样招待客人,懂得待人接物的礼仪。
- 翻译
- 沿着石头小路寻找幽深的小径,一直探索到源头才找到佛寺城。
寺庙塔尖的光芒直射地面,龙的灵气使山色显得更加清朗。
这里处处适宜我度过晚年,何时才能实现这样的生活呢?
在霜冻的树林中,自然知道旅人的思绪,夜晚秋风吹过,如同一场无声的战斗。
- 注释
- 傍石:靠着石头。
寻:寻找。
幽径:隐蔽的小路。
穷源:深入源头。
梵城:佛教之城。
塔光:寺庙塔尖的光芒。
侵地发:照射地面。
龙气:象征吉祥的龙之气息。
逼山清:使山色更显清新。
是处:此处。
堪:适宜。
吾老:我老去。
遂此生:实现这样的生活。
霜林:霜冻的树林。
知客意:理解旅人的心思。
一夜:整个夜晚。
战秋声:与秋风对抗的声音(比喻寂静无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景观中寻访幽静之地,探究生命的意义和个人境遇。开篇两句“傍石寻幽径,穷源得梵城”表明诗人沿着石头旁的小路深入山林,追寻到了传说中的仙界——梵天之城,这是一个超现实的空间,象征着精神世界的极致境界。
“塔光侵地发,龙气逼山清”两句则是对所到之处景象的描绘。塔光意味着佛教文化的氛围,而“龙气逼山清”则给人一种神秘力量在自然中流动的感觉,使得山川变得异常清新。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述,更隐喻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净化和升华。
接着,“是处堪吾老,何年遂此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未来生命状态的一种期待。这里的“吾老”暗示了诗人对于自己晚年的期许,而“何年遂此生”则是对时间流转中个人愿景实现的询问,带有一丝无奈与不确定。
最后,“霜林知客意,一夜战秋声”两句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象。霜林即是被霜冻的树林,而“一夜战秋声”则形容了秋风中树叶纷飞的声音,这里不仅描写了自然之声,也透露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远行客人的理解。
整首诗以其深邃的意象和流畅的笔法,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立春後一日和张功父园梅未花之韵
前夕三更月落时,东风巳动万花知。
江梅端合先交割,春色如何未探支。
只欠梁溪水柱句,追还和靖暗香诗。
家剩有葱根一指,不把琼酥滴一枝。
利州路提刑秘书张季长送洮研,发视乃一假柏
绣衣使者禀霜威,方丈仙人旧羽仪。
别去十年真一梦,书来万里寄相思。
如何绿石涵风面,化作青铜溜雨枝。
却送新诗报嘉惠,偷儿当不要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