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回波乐·其四十三》
《回波乐·其四十三》全文
唐 / 王梵志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教你修道时,使你得长年

他物实莫取,自物亦□□。

□□□□□,□□□□缘。

若无自他见,何处有心偏。

如斯不得道,从君更问天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得(bù dé)的意思:不能,禁止,不允许

长年(cháng nián)的意思:长时间、很久的年头

得道(dé dào)的意思:指得到真理、道理,也可指达到某种境界或得到某种成就。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如斯(rú sī)的意思:如此,这样

问天(wèn tiān)的意思:指发出悲痛或愤怒的呼声,向上天诉说自己的不满或苦难。

修道(xiū dào)的意思:修行佛教、道教或其他宗教的方法和方式,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

有心(yǒu xīn)的意思:用心、用意

自他(zì tā)的意思: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区别或对比。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回波乐》中的第四十三首。诗中探讨了修行与得道的主题,强调了内在自我与外在事物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无分别心的状态下达到道的境界。

“教你修道时,使你得长年。” 开篇即点明了修道的目的,旨在延长生命,提升精神境界。接下来,“他物实莫取,自物亦□□” 暗示了修道者应专注于自身内在的修养,而非外在的物质追求。这里的“□□”可能代表“舍弃”或“放下”,强调了去除杂念和欲望的重要性。

“□□□□□,□□□□缘。” 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修道的过程,强调了与外界的和谐共处,以及通过因果关系理解宇宙的运作规律。这表明了修道不仅仅是个人内心的修炼,也涉及到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若无自他见,何处有心偏。” 这句话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即在无分别心的状态下,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平衡和平静。这里的“自他见”指的是自我认知和对他人的理解,而“心偏”则意味着偏见或执着。通过消除这些障碍,修道者能够达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最后,“如斯不得道,从君更问天。” 表达了一种如果未能达到道的境界,可以继续探索和寻求的精神态度。这句话鼓励人们即使在修行的道路上遇到困难,也不要放弃,而是要持续地探索和实践,直至找到真正的答案。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强调了修道过程中内在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在无分别心的状态下达到精神自由的可能性。

作者介绍
王梵志

王梵志
朝代:唐   籍贯:卫州黎阳

王梵志[唐](隋末至唐初年间前后在世),唐初白话诗僧,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原名梵天,生卒年、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隋炀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诗歌以说理议论为主,多据佛理教义以劝诫世人行善止恶,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对社会问题间或涉及。多数作品思想消极,格调不高。语言浅近,通俗幽默,常寓生活哲理于嘲谐戏谑之间。艺术上比较粗糙,但对认识初唐社会和研究白话诗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云谷二十六咏·其九石池

两岸苍峭石,护此碧泓寒。

秋月来窥影,骊珠吐玉盘。

(0)

山行两日至金步复见平川行夷路计程七日可到家矣

行穿侧径度荒山,又踏深泥过野田。

路转忽然开远望,眼明复此见平川。

江烟浦树悲重叠,楚水闽山喜接连。

税驾有期心转迫,棱棱瘦马不胜鞭。

(0)

次韵择之将近丰城有作

老矣身如万斛舟,长风破浪若为收。

江山若有逢迎意,到处何妨为少留。

(0)

过樟木镇晚晴二首·其一

朝晴遣我看芗林,顷刻浮云万里阴。

拂袖凌风三十里,依然寒日照长吟。

(0)

题画卷.小山

飞来小坡坨,未雨已滂濞。

荒此定何人,苏公有遗记。

(0)

借韵呈府判张丈既以奉箴且求教药

一生江海迥无俦,材大应容小未周。

景好身闲真复乐,酒酣耳热却堪忧。

飞腾莫羡摩天鹄,纯熟须参露地牛。

我亦醒狂多忤物,颇能还赠一言不。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