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识他春月柳,还须雪里看王恭。
《题潘稚恭小像·其二》全文
- 鉴赏
此诗《题潘稚恭小像(其二)》由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通过对一幅描绘人物肖像的画作的细腻描绘与生动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与美的深刻理解。
首句“牙光绢上白波重”,以“牙光绢”形容画布的质地与光泽,通过“白波重”这一形象的比喻,不仅描绘了画面的色彩层次,更暗示了画家在处理光影与色彩时的高超技艺,仿佛在绢面上勾勒出层层叠叠的波浪,细腻而富有动感。
次句“骨肉调匀粉墨浓”,进一步深入到肖像画的核心——人物的塑造。这里的“骨肉调匀”强调了画家在表现人物形体结构时的精准与和谐,“粉墨浓”则指色彩运用得恰到好处,既丰富又不失自然之态,展现出人物的立体感与生命力。
后两句“若要识他春月柳,还须雪里看王恭”,巧妙地将人物肖像与自然景象相联系,通过“春月柳”与“雪里看王恭”的对比,不仅表达了对人物形象的赞美,也暗含了对画家技艺的极高评价。这里“春月柳”象征着生机与柔美,而“雪里看王恭”则可能寓意在特定情境下更能凸显人物的独特魅力与内在精神,如同在雪中欣赏王恭的肖像,更能感受到其深邃与不凡之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幅小像的细致描绘与巧妙比喻,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独到见解,也体现了他对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画家技艺的高度赞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