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白何如雪,疏宁似竹清。
若无香扑鼻,犹逐倚寒名。
这首诗以“八庚”为题,由明代诗人释函是所作。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与竹林相映成趣的画面。
首句“纵白何如雪”,以“纵白”形容雪的广阔无垠,将雪比作洁白无瑕的画卷,表达了对雪景的赞美之情。接着,“疏宁似竹清”一句,将雪与竹并置,通过“疏宁”(稀疏而宁静)与“竹清”(竹子的清雅)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高洁的氛围。这里不仅描绘了雪后竹林的景象,也暗喻了诗人内心追求的纯净与宁静。
后两句“若无香扑鼻,犹逐倚寒名”,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半句“若无香扑鼻”暗示了雪后空气的清新,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自然的香气,但此处并未直接描述香气,而是通过假设的方式,强调了雪后环境的纯净与美好。后半句“犹逐倚寒名”则巧妙地将“倚寒”(倚靠寒冷)与“名”(名声、声誉)联系起来,既表达了对冬日寒冷环境的适应与欣赏,也隐含了诗人对于高尚品质和精神追求的向往,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自我,不随波逐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雪景与竹林的描绘,以及对纯净、高雅品质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数声鶗鴂。
又报芳菲歇。
惜春更把残红折。
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
莫把幺弦拨。
怨极弦能说。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