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到(bú dào)的意思:不足,不到达
不但(bù dàn)的意思:表示不仅仅如此,除了某种情况之外,还有其他情况。
除却(chú què)的意思:除去,排除
出格(chū gé)的意思:言行举止不合适或不符合规范。
打狗(dǎ gǒu)的意思:指战胜困难,解决问题,摆脱困境,取得胜利。
到口(dào kǒu)的意思:形容东西非常合适或恰到好处。
登山(dēng shān)的意思:登上山峰,比喻努力奋斗,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高流(gāo liú)的意思:形容水流湍急、声势浩大,也指人才出众、能力出色。
格言(gé yán)的意思:
[释义]
(名)含有教育意义的成语,如“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构成]
偏正式:格(言
[例句]
这是一句格言。(作宾语)荒凉(huāng liáng)的意思:荒凉指的是地方荒无人烟,景象凄凉寂寞。
牟尼(mù ní)的意思:指人们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择手段,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利益。
日入(rì rù)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黑了。也用来比喻人的生命终结或者事情的结束。
沙弥(shā mí)的意思:沙弥是佛教中指出家修行的小僧人,也用来比喻年幼无知的人。
一条(yī tiáo)的意思:指一条线索、一项规定或一种方式。
云水(yún shuǐ)的意思:云水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景色美丽、壮丽。
镇常(zhèn cháng)的意思:稳定常态,不变的状态。
拄杖(zhǔ zhàng)的意思:用手杖支撑身体行走
子孙(zǐ sūn)的意思:后代、子孙后辈。
牟尼子(mù ní zǐ)的意思:指无所作为、无所事事的人。
- 鉴赏
这首诗《十二时歌(其九)》由唐代僧人从谂所作,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僧侣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首句“日入酉,除却荒凉更何守”,描绘了一天即将结束的时刻,夕阳西下,万物归于寂静,僧侣们在这样的时刻,除了内心的平静与修行,别无他求。这里通过“荒凉”一词,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也暗喻了僧侣们超脱世俗、追求精神世界的孤独与坚定。
接着,“云水高流定委无,历寺沙弥镇常有”,进一步描述了僧侣们的生活环境和日常活动。云水高流象征着僧侣们游历四方、云游四海的生活状态,而“定委无”则表达了他们对这种漂泊生活的接受与平静。同时,“历寺沙弥镇常有”则点明了僧侣们在各地寺庙中传道授业、培养年轻僧侣的日常活动,体现了僧侣们的责任与传承。
“出格言,不到口,枉续牟尼子孙后”,这一句强调了僧侣们在修行过程中对言语的谨慎与节制。出格之言,即不合乎佛法教义的话,不应轻易出口,否则便是徒增烦恼,无法真正继承佛陀的教诲与精神。
最后,“一条拄杖粗楋藜,不但登山兼打狗”,以形象的比喻收尾。拄杖是僧侣们日常行脚的工具,而“粗楋藜”则暗示了僧侣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时的坚韧不拔。这不仅指登山,更是指在修行道路上克服各种障碍,包括内心的恐惧与外界的干扰。同时,“打狗”一词,虽然字面上看似暴力,但在佛教文化中,往往被解读为去除心中的恶念或外在的诱惑,保持心灵的纯净与清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侣们在修行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与深刻思考,以及他们对佛法的虔诚与执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