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尘俗(chén sú)的意思:指世俗纷扰、繁琐的事物或生活。
独无(dú wú)的意思:独一无二,没有比得上的。
浮石(fú shí)的意思:指虚假的言辞或表面上看似真实的事物。
衡门(héng mén)的意思:衡门是指守门的人不分青红皂白,一概不让进。形容对人不加以区别对待,一视同仁。
栖迹(qī jì)的意思:指动物栖身的地方,也可用来比喻人的居住或活动地。
乾坤(qián kūn)的意思:指天地宇宙,泛指世界万物。
石藓(shí xiǎn)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经历时间的洗礼后,显得坚强、深厚。
松根(sōng gēn)的意思:指事物的根基不牢固,容易动摇或崩塌。
俗喧(sú xuān)的意思:指平常人们的嘈杂喧哗声,也用来形容庸俗的言行。
无尘(wú chén)的意思:没有灰尘,指清洁整洁。
竹径(zhú jìng)的意思:指狭窄而幽静的小径。
- 注释
- 栖迹:遁身隐迹。
衡门:横木为门。
指简陋的房屋。
乾坤:国家;江山;天下。
石藓:生在石上的苔藓。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朋友隐逸山中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宁静与自然之美。
“到君栖迹所,竹径与衡门。”这里“栖迹所”指的是朋友的居所,这个地方被绿色的竹子和简朴的木制门户环绕,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竹径轻柔地引领着步人进入这个宁静的世界,而衡门则像是自然界中的一道界限,将尘世与山居隔开。
“亦在乾坤内,独无尘俗喧。”诗人进一步描写这种环境,它位于天地之间,却独自享受着远离尘嚣的安宁。这里没有世间的喧哗,只有大自然的声音。
“新泉浮石藓,崩壁露松根。”这两句通过对山中的泉水和岩石的描写,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另一面。清新的泉水在岩石上形成了绿色的苔藓,而崩塌的岩壁下则露出参天的松树根部。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美丽写照,也象征着坚韧不拔和生命力。
“更说寻僧处,孤峰上啸猿。”最后两句诗转向了对朋友寻找一位居住在山中的僧人的描述。孤峰之巅,只听得见猿猴的啸叫声,这里不仅传达了一种空间上的高远,也暗示着一种精神上的超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山居生活的美好,以及对自然界深层次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金牛洞书院怀罗文毅公四首·其四
我怀泷厓叟,高义追古人。
入山欲其邃,结茅且卜邻。
得此地主贤,素心慰夕晨。
世情日衰薄,冷暖殊冬春。
频年事奔走,因依望所亲。
何时假息壤,获侣葛怀民。
古人可尚友,前轨庶同遵。
金牛洞书院怀罗文毅公四首·其二
公以纲常重,岂乐山水间。
匪为急流退,亦殊倦飞还。
功名等浮云,所遇非时艰。
讲学思明道,正气留人寰。
假如易其地,宁不为文山。
世儒徒见陋,动以隐称难。
吁嗟沮溺辈,未应若是班。
不寐
日之感百端,胶扰夜不已。
缚茧苦相缠,闻鸡每数起。
万籁方寂然,形声泯听视。
其如意马驰,凭空自横驶。
事或触千年,心乃通万里。
庐梦固未成,杞忧亦徒尔。
顾念身何系,绕床乃在此。
我生已六十,人寿嗟余几。
奈何针毡中,戕贼徒自毁。
圣人素患难,其道究何以。
强笑为亲娱,有惭老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