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山(bàn shān)的意思:指山脚下或山的一半处。也用来形容位置不高、等级不高或程度不深。
尘世(chén shì)的意思:指人世间的尘土世界,泛指俗世间的喧嚣纷扰、浮躁繁杂的世界。
德士(dé shì)的意思:指品德高尚、行为规矩的士人。
飞锡(fēi xī)的意思:形容人的声望高、名声远播。
风流(fēng liú)的意思:指人的品貌、言谈举止等方面优雅、有魅力。
济颠(jì diān)的意思:帮助或拯救别人,使他们免于灾难或困境。
荐鹗(jiàn è)的意思:指推荐有才能的人。
讲席(jiǎng xí)的意思:指讲学、演讲的地方或场合。也指讲学的职位或讲学的权威。
近闻(jìn wén)的意思:指最近发生的事情,近期的新闻。
礼罗(lǐ luó)的意思:礼貌谦和的样子或态度。
- 注释
- 德士:有德有才的人。
避:避免。
风流:才情出众,风度翩翩。
济颠: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这里形容非常有才华。
礼罗:繁琐的礼仪。
璧:美玉,象征尊贵。
荐:推荐,举荐。
鹗:一种猛禽,比喻人才被选拔。
尘世:世俗社会。
飞锡:指僧人出行,锡杖为僧人标志。
枕泉:以泉声为枕,形容隐居生活。
离讲席:离开讲坛,可能指辞去教职。
听雨半山眠:在半山听雨,寓言孤独或隐居的生活。
- 翻译
- 名声难以避免,风流才子如济颠般卓越。
礼仪之繁复,犹如赠送璧玉,期待他高升如鹗鸟直冲云霄。
世俗之事无需挂心,暂在松林中枕泉而眠。
最近听说他离开了讲坛,常在半山听雨,独自安睡。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作品,属于中晚唐时期的诗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寄赠给住在寺庙中的僧侣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德高望重之士和学识渊博之人的敬仰,以及对尘世喧嚣的超脱与自然山林生活的向往。
“德士名难避”一句,指的是有道德的人名声难以避开,表明了诗人对这位僧侣的尊重和赞赏。紧接着,“风流学济颠”则描绘了一种学问渊博、才华横溢的情况,颠字在这里形容其学识之广大。
“礼罗加璧至,荐鹗与云连”两句,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强调了诗人对僧侣的敬意。罗璧是古代贵重之物,用以比喻礼节之隆重;荐鹗(即荐枫)则是一种高大的树木,以此象征境界之高远。
“尘世休飞锡,松林且枕泉”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红尘俗世的超然与对自然山水生活的向往。飞锡比喻尘世纷扰之事,而松林枕泉则是清净自在的隐逸生活。
最后,“近闻离讲席,听雨半山眠”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听闻僧侣讲经之声而远离尘世,以及在山中听雨声入睡的情景。通过这种环境和情境的描写,表现了对僧侣生活状态的赞美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平和。
整首诗语言古朴优美,意境清新脱俗,充分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超凡脱俗的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