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和 川 守 侍 郎 缑 山 题 仙 庙 唐 /徐 凝 王 子 缑 山 石 殿 明 ,白 家 诗 句 咏 吹 笙 。安 知 散 席 人 间 曲 ,不 是 寥 天 鹤 上 声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吹笙(chuī shēng)的意思:指吹奏笙的音乐声,比喻虚假的言辞或虚有其表的行动。
缑山(gōu shān)的意思:指人们努力奋斗,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精神。
寥天(liáo tiān)的意思:形容天空空旷、无云的景象。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散席(sàn xí)的意思:指宴会结束后散席的场景,也比喻友情、亲情等关系的破裂。
上声(shǎng shēng)的意思:指声调上扬的音调。也可用来形容言辞高昂、气势威严。
诗句(shī jù)的意思:指诗中的句子或诗中的一句话。
石殿(shí diàn)的意思:指宏伟壮丽的宫殿或庙宇。
王子(wáng zǐ)的意思:指王室的子嗣,也泛指贵族子弟。
- 翻译
- 王子在缑山的石殿中,明亮的光线下吟诵白家的诗句,伴随着笙乐。
谁能知道,这人间宴席上的音乐,是否也是来自天上的仙鹤之音呢?
- 注释
- 缑山:古代山名,与王子有关的传说。
石殿:用石头建造的宫殿。
白家诗句:指某位姓白诗人的诗句。
吹笙:用笙这种乐器演奏。
散席:宴会结束。
寥天鹤:天空中的孤鹤,象征高洁。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在缑山石殿中举行的文人雅集,诗中的意境清新雅致。"王子缑山石殿明"一句,设定了诗歌的情景背景,表明是在一个光线通透的石殿内,而这座石殿位于缑山之上,可能是某位王公或贵族的别墅或庙宇。"白家诗句咏吹笙"则暗示集会中有人吟诵白居易等人的诗歌,同时伴随着音乐家的笙声,这里"咏"字用得恰到好处,既表达了对诗的赞美,也传递出集会上的和谐气氛。
接下来的"安知散席人间曲,不是寥天鹤上声"两句,则是在描绘宴席结束后的情形。"散席"意味着宴会即将结束,而"人间曲"则指的是人们在宴席间所唱的歌曲,可能是些流行于世间的情感小曲或是宴席上的应景之作。而最后一句"不是寥天鹤上声"则是在强调,这些地面上的欢乐歌声,与那些高远、超脱尘世的仙界之音相比,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这里的"鹤上声"形象,是指仙人或高僧乘鹤升天时所发出的声音,比喻极高无上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比宴会中的凡俗欢乐与超然脱俗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生活和精神追求之间的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探春慢.次赵饮谷韵
冷砚敲秋,枯筇倚晚,西风斜掠平楚。
芋熟湖田,枫明水巷,先放烟鸿飞去。
还似春时节,扫不尽、閒愁吹絮。
暖红院落谁家,迎寒犹试箫鼓。此际青门曾住。
记晓碾霜轮,未教离阻。
老大才华,凄凉身事,销得箜篌知遇。
三五回圆月,怕静夜、窥人良苦。
待问梅花,何时香拂衫缕。
玉漏迟.永康病中夜雨感怀
薄游成小倦。惊风梦雨,意长笺短。
病与秋争,叶叶碧梧声颤。
湿鼓山城暗数,更穿入、溪云千片。灯晕剪。
似曾认我,茂陵心眼。
少年不负吟边,几熨帛光阴,试香池馆。
欢境消磨,尽付砌虫微叹。
客子关情药裹,觅何地、烟林疏散。怀正远。
胥涛晓喧枫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