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奇不愿宝,刻成无当卮。
正途亦甚坦,舍此将安之。
布帛(bù bó)的意思:指衣物、布料。
常人(cháng rén)的意思:指普通人,平凡的人。
长养(cháng yǎng)的意思:长期抚养,长时间的培养。
充饥(chōng jī)的意思:解决饥饿问题,填饱肚子。
大钧(dà jūn)的意思:形容器物巨大、庞重。
得时(de shí)的意思:把握时机,及时行动。
好奇(hào qí)的意思:对事物产生兴趣,想要了解或探索。
钧播(jūn bō)的意思:形容声音洪亮嘹亮。
施为(shī wéi)的意思:指行动、行为、所做之事。
识察(shí chá)的意思:指明察事物的真相,洞察事情的本质。
失叙(shī xù)的意思:失去联系或交往,不再联络或交谈
琐细(suǒ xì)的意思:琐碎细微的事物或情况。
万类(wàn lèi)的意思:形容非常众多或繁杂。
往往(wǎng wǎng)的意思:常常,经常
无当(wú dàng)的意思:没有可依靠的对象或事物,没有合适的用途或价值。
正途(zhèng tú)的意思:正途指的是正确的道路或正当的途径。
杨朱泪(yáng zhū lèi)的意思:指人们流泪时表达真情实感,不做作,不掩饰。
这首诗名为《勉学诗(其十九)》,是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通过对比布帛与粟菽的实用价值与人们对奇巧事物的追求,诗人表达了对学识和正道的重视。
首句“布帛文被体,粟菽味充饥”描绘了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衣物遮体与食物充饥,强调了实用性和必要性。接着,“常人未识察,往往争好奇”指出人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需求,而追求那些看似奇特但实际无用的事物。这种现象在诗人看来是可悲的。
“贪奇不愿宝,刻成无当卮”进一步阐述了人们对于奇巧事物的盲目追求,不惜放弃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宝物,却换来一个无用的器具。这里暗含了对社会上浮夸风气的批评。
“大钧播万类,琐细各有宜”则转向自然法则,指出万物各有所长,各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不仅是对自然界规律的尊重,也是对人类社会中各种职业和角色的肯定。
“得时易长养,失叙徒施为”提醒人们要顺应时机,把握机会,否则即使努力也难以取得成效。这是对人生规划和行动策略的指导。
最后,“哀哉杨朱泪,滴向他路”借用典故,以杨朱的故事隐喻那些因追求虚名而错失正道的人,他们的泪水只能流向社会的另一端。这里的“他路”既指错误的道路,也暗示了正道的存在。
“正途亦甚坦,舍此将安之”直截了当地指出正道虽然看似平坦,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诗人通过这首诗鼓励人们追求知识和真理,走正道,避免陷入虚妄的追求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哲理思考,既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也有对个人行为的引导,体现了方孝孺作为学者兼官员的深邃思想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