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事(bǎi shì)的意思:形容事情繁多,琐碎纷乱。
不恶(bù è)的意思:
(1).谓不为恶声厉色。《易·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程颐 传:“远小人之道,若以恶声厉色,适足以致其怨忿,唯在乎矜庄威严,使知敬畏。”
(2).不坏;不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王凝之 谢夫 人既往 王氏 ,大薄 凝之 ;既还 谢 家,意大不説。太傅慰释之曰:‘ 王郎 , 逸少 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廼尔?’” 唐 白居易 《雪后早过天津桥偶呈诸客》诗:“紫綬相辉应不恶,白鬚同色復何如?” 鲁迅 《野草·死后》:“在手背上触到草席的条纹,觉得这尸衾倒也不恶。”春事(chūn shì)的意思:指男女之间的情事或性事。
二老(èr lǎo)的意思:指两位年纪较老的人。
扶病(fú bìng)的意思:扶助病弱的人或事物。
蛤蜊(gé lí)的意思:蛤蜊是指蛤蜊贝类动物,也指固执、顽固的人。
过眼(guò yǎn)的意思:指事物只是在眼前一闪而过,转瞬即逝,形容事物的短暂。
和罗(hé luó)的意思:指人和事物和谐相处,相互协调。
何为(hé wéi)的意思:指询问某事物的真正含义或定义。
会当(huì dāng)的意思:表示能力、才智等经过培养后能够达到某种水平或程度。
较胜(jiào shèng)的意思:比较胜过,超越。
静秀(jìng xiù)的意思:指人或事物静谧而美丽,具有宁静和秀丽的特点。
决疑(jué yí)的意思:解决疑惑或怀疑,明确问题的答案。
君家(jūn jiā)的意思:指贵族或富人的家庭。
可意(kě yì)的意思:可爱而讨人喜欢。
老翁(lǎo wēng)的意思:老年男子
青山(qīng shān)的意思:指山脉或山岭,也可用来形容山色葱翠、景色美丽。
山相(shān xiāng)的意思:形容山势、山形。
四时(sì shí)的意思:四季,指一年四个季节的循环变化。
闻说(wén shuō)的意思:听说;听闻
先生(xiān shēng)的意思:先生一词可以指代男性,也可以指代受过教育、有地位的人。在古代,先生一词常常用来尊称有学问、有才干的人。
相望(xiāng wàng)的意思:指两个地方相对而立,互相望着对方。
许事(xǔ shì)的意思:指事情成功或者失败的结果是由人们的许多小事积累而成的。
一生(yī shēng)的意思:指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人生过程。
食蛤蜊(shí gé lí)的意思:形容人贪吃,不挑食物。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老者与一座名为“宜”的亭子之间的故事,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理。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之间微妙的心理变化与情感交流。
首先,诗的开头提到“先生有亭宜四时”,点明了一座四季皆宜的亭子的存在,预示着接下来的故事将围绕这座亭子展开。接着,“乃使寓安名似宜”一句,引出了另一位老者——寓安,他被邀请为这座亭子命名,却似乎在内心有所犹豫,不愿轻易接受这个称呼。
随后,诗中描述了寓安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寓安口诺心未肯,更欲老翁聊决疑。”他表面上答应了,但实际上内心并不完全接受,想要进一步了解这座亭子的真正价值。这种内心的冲突,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紧接着,诗中转而赞美了这座名为“宜”的亭子:“况是宜亭颇静秀,闻说似宜尤复奇。”亭子不仅四季皆宜,环境更是清幽秀丽,令人赞叹不已。这不仅反映了亭子本身的美好,也暗示了它能够成为连接两位老者情感的桥梁。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两山相望俱不恶,二老较胜知何为”这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联系起来,展现了两位老者在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和谐与默契。他们决定一同前往,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甚至准备在亭中饮酒作乐,以此来庆祝这份难得的相聚时光。
最后,“不知春事已过眼,但见此亭俱可意。”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珍惜当下的情感。尽管春天已经过去,但他们在这座亭中的相遇与欢聚,却成为了心中永恒的美好记忆。同时,诗人通过“且对青山食蛤蜊,一笑谁能知许事”这一句,巧妙地揭示了两位老者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与释放。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和谐,更深刻地探讨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与理解。通过两位老者的互动,展现了友情、理解和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主题,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哲理的深刻洞察与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