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踟蹰(chí chú)的意思:犹豫不决,迟疑不定
尺书(chǐ shū)的意思:形容文章或书籍的篇幅短小。
敌国(dí guó)的意思:指敌对的国家或势力。
锋锐(fēng ruì)的意思:形容刀剑等锋利尖锐,也用来形容思想、眼光等敏锐、犀利。
官桥(guān qiáo)的意思:官桥是指官员的桥梁,用来比喻官员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何须(hé xū)的意思:表示不需要或没有必要做某事,也可以用来劝告别人不必要的行动。
山长(shān cháng)的意思:指山势高耸,形容山峰、山势高大。
戍鼓(shù gǔ)的意思:指在戍守边疆时,夜晚鼓声传达警戒信息。比喻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万众(wàn zhòng)的意思:指众多人群,表示人多力量大或众人一心的意思。
王师(wáng shī)的意思:指帝王的军队,也泛指强大的军队。
下策(xià cè)的意思:指不明智、不明智的决策或行动。
咫尺(zhǐ chǐ)的意思:指距离非常近,形容事物或人之间的距离极短。
中虚(zhōng xū)的意思:指中间的空虚或缺失。
咫尺书(zhǐ chǐ shū)的意思:指离得很近的地方,却无法交流或相互理解。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岁朝咏史作(其三)》。诗中以“诸将能锋锐,何须咫尺书”开篇,表达了对将领们勇猛善战的肯定,同时也暗示了在战场上,实际行动比纸上谈兵更为重要。接着,“王师忧外老,敌国惜中虚”两句,通过对比,揭示了国家内部与外部的危机并存,强调了内外兼修的重要性。
“水急官桥断,山长戍鼓疏”描绘了一幅边疆守卫的景象,河水湍急,官桥被冲断,山岭绵延,戍鼓稀疏,形象地展现了边防的艰苦与孤寂。最后,“攻城原下策,万众莫踟蹰”告诫人们,攻城并非长久之计,应当谨慎行事,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拖延。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军事策略的深刻理解,也蕴含了对国家治理、边防建设以及战争智慧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