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山(běi shān)的意思:北山指的是北方山岭,比喻高山或偏僻的地方。
出入(chū rù)的意思:指出入门户,进出行动。
芙蓉(fú róng)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貌美。
高阁(gāo gé)的意思:形容地位高,权力大,或者形容人远离尘嚣,生活清净。
还望(hái wàng)的意思:仍然期望,希望仍在
蒺藜(jí lí)的意思:指刺人的东西,比喻坚强的意志或顽强的斗志。
老氏(lǎo shì)的意思:指古代有学问的人。
满清(mǎn qīng)的意思:指清朝时期,由满洲人建立的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南山(nán shān)的意思:指的是南方的山,也可泛指高山。
仁义(rén yi)的意思:仁义是指仁慈和公正的品质,表达了对他人的关爱和对正义的追求。
三伏(sān fú)的意思:指夏季的三个“伏天”,即初伏、中伏和末伏。
山陲(shān chuí)的意思:山的边际,指边远的地方。
松柏(sōng bǎi)的意思:指人品高尚,道德品质优良,像松树和柏树一样坚贞不屈。
所向(suǒ xiàng)的意思:指方向、目标或力量所指向的地方或对象。
同趣(tóng qù)的意思:指志趣相同,兴趣相投。
无为(wú wéi)的意思:指不做事、不行动、不作为的状态。
心若(xīn ruò)的意思:形容心境平静、无所畏惧。
虚空(xū kōng)的意思:指没有实质内容或没有意义,空无一物。
要自(yào zì)的意思:要自指的是要自己去做,不依赖他人或外界的帮助。
伊阙(yī quē)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的形象高大、庄重。
云中(yún zhōng)的意思:形容事物难以捉摸或虚无缥缈。
自非(zì fēi)的意思:不是,非。
- 注释
- 北山:北方的山。
松柏:常绿乔木。
南山:南方的山。
蒺藜:一种有刺的草本植物。
同趣:相同的兴趣或路径。
宜:适宜、适合。
孔丘:孔子。
仁义:仁爱与正义。
老氏:老子。
无为:顺应自然,不强求。
我心:我的心。
虚空:空旷无物。
此道:这种道理。
伊阙:古代地名,今洛阳附近。
晼晚:傍晚, 暮色降临。
高阁:高大的楼阁。
芙蓉:荷花。
非我室:不是我的居所。
南山陲:南山的边缘。
- 翻译
- 在北山种植松柏,南山则种蒺藜。
虽然进出路径相同,但各自的目标各有所需。
孔子尊崇仁义,老子崇尚无为。
我心如一片空旷之地,这道理应如何施展?
暂时路过伊阙,正值盛夏三伏酷暑。
高高的楼阁直入云端,清池中满是盛开的芙蓉。
若非我的居所,还是眺望南山边陲。
-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怀的诗篇,通过对比北山种植松柏和南山种植蒺藜,反映出诗人对于不同事物各得其所、适合其宜的认识。孔丘(即孔子)推崇的是仁义之道,而老子则主张无为而治,显示了诗人对儒家与道家的哲学思想都有所理解和尊重。
“我心若虚空”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宽广、开放,如同虚空一般能包容万物。接着“此道将安施”则是说这种心态和生活的方式将会给自己带来内心的平静与安适。
“暂过伊阙间,晼晚三伏时”描述了诗人在炎热夏日暂时经过某个地方的情景。这里的“伊阙”可能指的是一处建筑或地点,“三伏时”则是中国传统农历中的一个时期,即每年最热的三个十天。
“高阁入云中,芙蓉满清池”描绘了一种仙境般的美好景象,“高阁”可能是一座楼台,它似乎与云霄相接,而“芙蓉满清池”则是对荷花盛开于清澈池塘的一幅生动画面。
最后两句“我要自非我室,还望南山陲”,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居所的不满意,仍然向往着那南山之美。这里的“南山陲”可能指的是一片广阔的自然景观,或许是诗人心中理想的地方。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哲学思想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向往,以及对于生活和宇宙的一种超然的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